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生物产业或成湖北新的经济增长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0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9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发改委获悉,关于推进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即将出台,《湖北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进入具体实施阶段。200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认定“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这是继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之后落户湖北的第二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湖北生物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人刘兆麟表示: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落户湖北为契机,发挥湖北省的科教、产业和资源优势,拟把生物产业打造成为全省高新技术又一支柱产业。到2015年,预计全省生物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47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2.5%。

湖北生物资源丰富,科教实力雄厚,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一是自然科研资源建设国内领先。湖北生物多样性显著,拥有一大批特有资源和国家保护动植物。微生物、动植物种质资源和试验标本等自然资源建设居国内领先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种质资源中心,有承载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全省现有主要植物种质资源保藏单位28家,颁证实验动物生产供应单位45家,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是我国唯一专利微生物保藏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是我国唯一从事病毒保藏与分类鉴定的专业机构,拥有亚洲最大的病毒资源保藏库。

二是研发能力雄厚。全省拥有30多家在生物技术领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有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委开放实验室13个、重点学科15个、国家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4个和博士后流动站8个、国家临产研究基地7个,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聚集了生物技术领域的两院院士11名,并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充分利用省内外资源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农业生物技术在全国独树一帜,动植物新品种培育与良种产业化、兽药及动物疫苗、生物农药与肥料技术及产业化位居全国前列;生物制药已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特色领域优势明显,维生素类、眼药类、激素类、抗病毒类、解热镇痛类等优势产品保持国内领先或优势地位;现代中药品牌效应突出,打造出了一批知名企业和产品品牌。

近几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把生物产业发展摆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省委书记罗清泉多次强调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多次亲临产业基地调研,提出了十条具体明确的要求。根据发展基础和条件,湖北省作出了“三个中心辐射全省”的产业规划,并不断加强以下八个方面的建设工作,为该省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合力。(二)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四)加快武汉生物产业基地及园区建设,促进集聚发展。(五)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六)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七)加强引导,构建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八)加强项目策划和储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生物技术领域十五专项行动计划》、《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等文件,设立了湖北省生物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启动实施了一批生物技术重大科技专项,推进生物产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保罗曾预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代表科学将由信息科学转为生物科学。”近几年,上海、北京等发达省市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云南、重庆等西部省市也依托和利用各自的资源和科研优势,在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领域培育了一批新的增长点,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湖北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副处长徐林告诉记者:“湖北发展生物产业优势明显,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是促进湖北经济增长、推进中部崛起进程的重要战略支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