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小舢板”如何变成“大航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07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18
“‘农合联’(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农合联’,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推进器。”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廊坊)第二届农民合作经济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农村专业合作社代表对“农合联”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滦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88%。近年来,该县围绕奶业、生猪、肉鸡、水产、蔬菜五大龙型产业,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82个,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达12658人。合作经济组织按市场化运作方式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每年为农民推销农产品总值达 4.5亿元,实现增收7000万元,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取得平等的市场地位,农民在市场中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在交易中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滦南县委副书记韦远东认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联合会,如同把“小舢板”变成“大航母”,可以有效破解农民经营规模小、产品难以实现标准化和大批量生产的难题,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普遍认可。“一个社会阶层的力量大小,并不取决于他的人数多少,而取决于他的组织化程度。”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现代农业发达的国家,其组织化程度都远远超过我国。以日本农协为例,从二十世纪初期的协同组织开始,先后经历了产业组合、农业会、综合农协等发展阶段,目前几乎所有的农民家庭都参加了农协。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才一年多时间,但我省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合联”发展方面已如燎原之火。截至目前,全省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已超过6100个,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已达3400多个。仅全省各级“农合联”吸收的专业合作社就达2123个,专业协会达1832个,占全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的65%。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省农合联会长、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张彦惠提出,我省“农合联”组织要实现大发展,三方面难题必须破解。一是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问题,一些地方仅仅停留在建机构、挂牌子、走形式上;二是作用发挥不够,管理运行不规范问题,服务活动没有开展起来,对当地农民的吸引力、覆盖率较低;三是职能定位不明确,政策环境不宽松问题,政策支持少。

  “‘农合联’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于能否当好农民会员的服务者。”在石家庄市“农合联”副会长李玉民看来,当前农民专业社最需要的是服务,最期盼的是市场对接,最缺的是资金技术,最担心的是遭受灾害。因此,他们从风险控制、市场对接、农技培训三个方面入手,强化服务,“农合联”组织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一是试办农业保险,提高专业社抵御风险能力。“农合联”为15个专业社补贴保费资金16万元,承保风险总额460万元。二是组织城乡市场对接,打品牌、树形象。如领办的辛集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已发展会员506人,2007年协会实现交易额2.5亿元。三是实施技术培训,做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累计组织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要像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那样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省社科院副院长孙世芳多年来从事农业组织形态及组织模式研究,在农业研究领域影响广泛。他提出,各级政府只有从资金、人才、信息、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联合会才能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