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地震给盐亭县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县畜牧兽医局按照灾后“工作目标不变,发展任务不减”的思路,奋力抗震救灾,增强发展举措,推进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
一、灾后畜牧业保产增收
灾后,盐亭县畜牧兽医局积极组织生产恢复重建,畜牧业总的生产水平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增。 据 半年 统计 , 全 县 猪、牛、羊、禽 、兔分别存栏 48.84 万头、 7.82 万头、 19.17 万 只 、 656.06 万只 、 23.16万只;出栏分别为 41.31万头、 2.02万头、 18.70万只、 778.96万只、 41.82万只。畜牧业产值达 11.1亿元,实现畜牧业人均纯收入 1159.3元,畜牧业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不断增强。
二、重建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灾后畜牧业在恢复原有生产水平的基础上,注重产业提档更新,新的标准化圈舍建设促进了 畜牧生态家园、养殖小区、规模化生产发展 。 许多业主抓住国家灾后重建政策,制定新的规划,改建新建标准化养殖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
三、产业重点示范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培育亮点,示范引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在盐绵、盐蓬、盐梓等公路沿线建设畜牧产业重点示范项目,着力打造毛公乡铁垭村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柏梓镇中心村、白鹤村、乐阳村等优质生猪产业示范园区,麻秧乡望江村生猪规模化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建设逐步消除震灾影响,灾后重建进程加快。
四、社会资金积极投向畜牧业
灾后畜牧业进入加快发展阶段,许多社会资金积极投向养猪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养猪生产发展。四川全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经营房地产、建材、环保、食品加工等业务的同时,投资养猪业,创办了该县规模最大、圈舍最规范、设施最完善、设备最先进的首个现代化万头养猪场。过去开过炼油厂的富驿镇人勾渠,租用泰山村学校,投资 100万元,新建、改建圈舍 1500平方米。曾一直从事餐饮厨师工作的年轻人张胜,租用两河镇五一村林业农场,养起 50头母猪。打工返乡的岳定甫、毛公乡年轻人许益明分别投资上千万元新建隆盛万头猪场和益明生态猪场。一直在外从事养鸡业的谭军注册成立了嫘祖禽业公司,在家乡租地 50亩,兴建 10万只种鸡场。
五、灾后重建项目启动,推动畜牧业再上新台阶
积极开展灾后重建规划,加强项目申报,争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内江市援建该县灾后重建项目正式启动,许多养殖大户制定了新的养殖规划,加快改扩建步伐,逐步扩大养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