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河南漯河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8-20  作者:高强  浏览次数:215
     作为全国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全国第一家食品名城,近年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投入,创新动物防疫机制,狠抓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畜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在全国畜牧业生产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全市新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场)90个,畜禽出栏全面增长,其中生猪出栏达403万头,较上年增长10.4%;畜产品加工企业年生产总量达到150万吨,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的90%、全国的23%;拥有出口供宰备案养殖场635个,占全省的80%、占全国的36%,居全国第一;拥有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两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河南省名牌产品3个。
    为有效提高对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我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防疫装备水平。一是加大市、县两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级新投入110万元,按照国家生物安全二级标准完成了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项目建设;临颍县和舞阳县各投入50万元、郾城区投入近80万元,对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升级。二是着力改善乡、村两级工作条件。市、县都拿出了专项资金,对17个乡级动物防疫中心站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五有”(办公有场所、写字有书桌、档案有书柜、疫苗有冰柜、出行有专车)。
    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市、县两级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制订了《奥运会期间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调整了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落实了应急储备金。全市建立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队员和应急储备物资备案制度,加强应急预备队的培训和演练;建立了市、县两级重大动物疫情现场诊断专家团;形成了以市、县、乡防控机构为主干,以防疫人员为支点,以村级动物防疫员为基础,以现有动物防疫信息网络为平台,覆盖全市的疫情报告网络。在防控的关键时期,全市实行现场诊断专家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快反应、严处置。
    我市还狠抓综合防控,构筑坚强防线。我市在1000个主要行政村和20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设立了1200个动物防疫明白栏,在3.4万个散养农户中建立了动物防疫明白袋,公布了防疫员姓名、技术服务电话、疫情举报电话、监督举报电话等。全市5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按照每人负责2-3个行政村划定责任区域,实行动物防疫分片包干责任制,促进了免疫工作的又好又快推进。制定了《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进一步优化了监测网点布局,设立了377个监测网点,建立了监测网点信息档案。同时,全面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狠抓产地检疫,强化屠宰检疫,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动物屠宰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