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兽药行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对于企业培训大都感到不遗余力。组织中高层员工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外聘讲师做企业内训,建立培训体系、制定培训制度等等。培训事情虽然在企业内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是老板们却时常感到企业经营绩效并没有多大增长,大多数员工的实质工作能力也没有提高多少,甚至员工的流失率也并没有因为培训而减少,老板们为此大惑不解。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当前在兽药企业中,关于培训方面存在四大问题。
一、剖析兽药企业培训中的四大问题
1.对培训的认知度不够
企业管理以人才为中心,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但重要的是老板们对于培训的认识并不科学和全面。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人力资源管理中,“选、用、育、留、派”等,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用”。笔者认为,用人才是核心,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人事管理等等,都是为用人服务的,用人之道方才是管理的大道。培训就是一种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训的作用,就是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把一般的员工变得更优秀、把不适用的员工变得更适用,让平凡的员工能够干出不平凡的事情,让员工把工作干得更加出色。
企业是功利性组织.经营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利润最大化,以让股东满意。企业不是学校,它并不是单纯教书育人的场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就是说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企业培训的目的就为了使用。而当前很多企业就是恰恰忘记了培训的最终目的。
有一位父亲领着孩子在草坪上开着割草机修剪花园。这时,房间里的电话响了,父亲回到屋里接电话。孩子就开着没有熄火的割草机在草坪上快乐地割草玩耍一父亲打完电话回来,看到被孩子弄得不成样子的草坪时非常生气。父亲大发雷霆,把孩子批评得泪流满面。孩子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孩子的父亲讲:“我们今天是来培养孩子,不是来养草。”孩子的母亲接着说:“我们今天带着孩子来干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培养孩子,为了让孩子快乐地成长,而不是仅仅修剪草坪。”孩子弄坏草坪,父亲批评一下是应该的,但是过度就不好了,过犹不及,草坪弄坏了,接着再修剪或者等草再长出来就可以了,但是给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就很难复原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很多时候企业培训没有效果,就是因为我们太纠缠于培训本身的问题而忘记了其根本目的。
2.培训责任主体不清晰
大多数企业把培训职能划归于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开展培训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这些人力资源的培训经理在培训专业方面可能是非常精通,制定计划、建流程、讲课这是他们的专业。但对于公司其他部门的业务就不是特别了解了,尤其是其他部门工作中的问题,他们更是茫然。这些就是很多员工总认为公司组织的培训脱离实践,没有多大用处的原因。
人力资源的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不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情。作为培训,也当然不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情。培训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培养和训练”,也就是培养人和训练人,培训是管理者的事情,老板负责培训中高层经理,部门经理负责培训员工,人力资源负责组织培训、制定培训体系和制度流程等,并负责公共层面的培训。
培训所属员工,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之一。一些外企甚至把员工的能力水平增长作为考核管理者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管理者最明白其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和怎么培训。笔者认为员工的直接上级才是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3。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欠缺
责任主体不清晰是造成培训效果不实用的原因之一,但更多的是因为培训内容不被员工接受。
衡量优秀员工的标准有三个方面:态度、知识、技能。根据这三个方面,企业把员工分成了四类:
第一类,态度好、知识技能强,愿意干又能干的,被称为“人财”,是公司的宝贵财富;
第二类,态度好、能力差些,被称为“人材”,愿意干而不能干,可以培训知识技能后使用;
第三类,态度差、能力强,被称为“人才”,能干而不愿意干的需要帮助他端正态度后谨慎使用;
第四类,态度差、能力差被称为“人裁”,不愿意干而又不能干的是被裁员的对象。
企业的培训也大都是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态度决定一切的观念是非常盛行的,态度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欲望,解决员工愿不愿意干的问题。态度积极、主动敬业精神、自信乐观热情、感恩、心理承受力等是态度培训的主要内容。起初,此类培训对于员工来讲,还是非常有效果的,大家明显变得朝气蓬勃、士气高涨了。在众多培训公司的推波助澜下,态度培训水平到达了顶峰,老板也好像找到了经营团队的灵丹妙药一样,纷纷在这方面投入巨资。可是时间久了,问题来了,老板们发现经过态度培训的员工能力并没有多少提升,培训大师们的话语就像兴奋剂一样,激情总是短暂的.员工们接受此类培训多了,也就越来越麻木了,反倒认为这些都是老板给自己“洗脑”,这些都是兴奋剂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