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霉菌毒素的污染比较严重,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引起一些疾病。因此,饲料霉菌毒素感染已成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消除霉菌毒素,对保证动物健康,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能降低经济损失有重大意义。而与其他家畜比较,猪的饲养管理最为粗放,因而猪的饲料中毒病,在各种家畜中发病概率最高,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最大。
一、猪霉菌毒素中毒的预防
饲料中各种霉菌毒素之间有协同作用,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比任何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都要大。使猪群中毒时临床症状更为复杂,特别是当有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因而,在临床上多种霉菌毒素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猪群中毒的诊断变得更为困难。猪霉菌毒素中毒诊断比较困难,中毒后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猪场应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一)饲料防霉措施
饲料的防霉要从源头做起,增强抗霉菌植物的培育、选用抗霉菌品系、加强田间管理。对于无法避免的污染,在收获和储藏的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储藏在温度和湿度合适的场所。需要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水份含量。水分是决定饲料中霉菌能否生长的一个最主要因素。理想的物料中含水量应不超过12%,含水量>l5%时可致霉菌生长和大量繁殖,饲料含水l7%~ 18%为真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条件。保持设备清洁,不仅控制病原菌,而且要控制和减少霉菌和霉菌毒素在饲料生产设备内生长。必要时添加防霉剂,这即经济又可大量获得的防霉剂主要为短链脂肪酸,如甲酸、乙酸和丙酸,目前最常用的防霉剂是丙酸盐,包括丙酸钠、丙酸钙、丙酸铵和二丙酸铵。丙酸盐具有对饲料设备无腐蚀、稳定和在饲料中长期起防霉作用的优点。需要指出的是,防霉剂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而对饲料或饲料原料中已经存在的霉菌毒素不起任何作用。
(二)霉变饲料的脱毒处理
1.化学方法
碱处理、臭氧处理、氨处理法以及一甲胺和氢氧化钙处理可能有一定的效果。臭氧是一种对双键物质有优先作用效果的强氧化剂。臭氧可在体外通过化学反应降解AFB1、AFGl、AFB2和AFG2,这一点已经通过试验证实。何祖平等用碳酸氢钠、次氯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对青霉酸进行脱毒,碳酸氢钠、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具有一定的脱毒效果。重亚硫酸钠与AF反应生成水溶性产物,从而解除AF的毒性。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对某种毒素有效,并不是全都能降解,另外这些化学品在饲料中的残留问题无法有效和经济的解决,因此不太实用,且存在危险。
2.吸附剂的使用
用来控制饲料或食品中霉菌毒素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大多数霉菌毒素吸附剂通过降低霉菌毒素质量浓度而减少其进入血液和靶细胞的机会,从而起到有效防止霉菌毒素产生毒害的作用。主要包括无机盐类吸附剂及有机霉菌毒素吸附剂两大类。然而,各种吸附物质对不同种毒素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的效果都各不相同,而同时使用多种吸附剂复合使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那种吸附效果叠加的效应应该做试验加以论证。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饲料、原料霉变中毒的情况依旧严重。且吸附剂不仅吸附霉菌毒素,也吸附饲料中的小分子物质,如生物素,从而引发母猪肢蹄病。
二、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修复
猪霉菌毒素中毒后,由于侵害的是肝脏、肾脏等功能性器官与免疫系统的抑制,几乎没有很好的方法进行治愈,这与人类患脂肪肝、肝硬化的治疗是同一个道理,核心在于减轻脏器负担和尽量修复其功能。我们以肝脏修复为例:
肝脏是动物体内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蛋白质、糖类及脂类的合成、分解与储存,尤其是脂质代谢,肝脏合成脂蛋白,有利于脂质运输,也是脂肪酸氧化和酮体形成的主要场所。正常时肝含脂质量不多,约为4%,其中主要是磷脂。若肝脏不能及时将脂肪运出,脂肪在肝细胞中堆积,即形成脂肪肝。在肝脏堆积的脂肪,可影响肝细胞功能,破坏肝细胞,使结缔组织增生,造成肝硬变。而各种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都需要依靠相应的酶、维生素、活性物质等活性因子来完成,而这些活性因子大部分也是有肝脏自身合成,如活性磷脂、胆汁酸、脂蛋白等等,才能顺利完成脂质代谢。因此,补充肝脏所需的活性因子是修复肝脏疾病的良好药物,这也是大部分的肝病辅助药物都是酶类、维生素类、氨基酸类等,饮食也是清淡蔬菜为主。
目前市场上的多维类保健品可谓琳琅满目,但如果没有特殊的制剂工艺,这些成分很难到达肝脏发挥作用,且只是多维或电解质,亦无法起到很好的肝脏修复作用。因此,我们推荐使用“诺威素”,不仅含有几十种活性因子,并通过独有的制剂工艺,使这些活性成分能直接作用于肝脏,如脂溶性VC,其抗氧化保肝功能是水溶性VC的千倍,同时,通过不断改良,突破体外脂蛋白合成技术,添加高效脂代谢调节因子,减轻肝脏负担,对修复肝脏功能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在大量的市场反馈中,也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在添加诺威素后,猪群疫病状况明显减少或好转,应激反应减少等等,尤其是2012年初所爆发的腹泻疫情,使用过“诺威素”的猪场状况明显优于其他猪场,河南某猪场持续使用“诺威素”,同时用“安洁”做全场消毒,未受到此次疫情影响。
推荐使用方法:300g/T拌料或饮水,持续使用。霉菌毒素、重金属、抗生素过量等中毒时,500g/T饮水至症状消失后,300g/T拌料或饮水,持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