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GMP » 基础知识 » 正文

“国家队禁在外吃肉”刺痛食品安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29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30

我国体育界近年公布的兴奋剂案例,绝大多数都与瘦肉精有关。国家体育总局年初在“奥运备战期间食品安全问题会议”中重申,不允许运动员在外吃猪肉和牛羊肉,同时要求训练基地的肉类主动提交兴奋剂中心检测。训练局为此购买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和视频合成色素检测仪,对每一批食材进行抽检,确保不含生长素、瘦肉精等(据2月27日《新京报》)。

关于运动队改“生产队”的新闻,此前就不断地从各个运动队传出来,比如媒体报道称国家马拉松队为饮食安全开辟养鸡场,队领导、教练亲自上阵喂鸡。此前,国家体操队为征战奥运,也禁止队员在外就餐。天津柔道队用训练基地的仓库自己养了20多头猪。如今体育总局算是来了一次总结性发言。

其实对于运动员谨慎小心我是非常理解的,一个不小心兴奋剂检测呈阳性,多年的努力就付之东流了。国际体育圈里也有很多惯例,比如饮料必须自备,一旦开封并离开自己的视线,运动员就不在饮用了,食物、药品的选择也要小心再小心。一方面是防止误服,更重要的是防止有人故意陷害。

不过在我国,似乎误服和故意陷害这两件事统一了。你说是故意陷害吧,那些使用瘦肉精的不良商家并非针对运动员,而是无差别“投毒”,爱谁谁。你说是误服吧,这些不良商家也的确是故意的,这不是一个误会。正因为防不胜防,又因为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国家体育总局只好出此下策,既然有关部门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自己解决。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一个是通过特殊渠道运送食材,然后进行严格检验。另一个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然而这样的行为却遭到了普遍的质疑,质疑的理由很简单,运动员放心了,领导放心了,老百姓不放心啊。我们的特供食材在哪里?我们的严格检验在哪里?

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可以理解,那么其他群体呢?2010年11月人民网就曾报道,出于对食品安全现状的忧虑,部分机关单位、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或个人自发组织在城郊租上大小不等的土地,形成自供或特供食品基地。比较典型的就是浙江一些部门和单位借助权力在生态环境优越的遂昌县开辟农产品“特供渠道”的做法。食品安全是全民的事情,不良商贩使用违禁添加剂是无差别的,如果不能在整体上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让少数有权力和能力的群体一个个走了后门,无论是否有情可原,有理可讲,都无法平衡公众心目中的不公平感。

我们清楚,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我们也知道,“在这个互相投毒的年代,我们既是原告也是被告”(白岩松语)。然而体育总局禁止运动员在外吃肉的新闻仍然像一封举报信一样刺痛了我们的神经。或者说,在无法兼济天下的情况下,任何“独善其身”都是对社会的刺痛。至于怎么做,不妨学学体育总局。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