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畜禽使用好疫苗,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传染病。只有在畜禽处于健康状况下接种疫苗,才能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因此,正在发病或不健康的畜禽在其完全康复前不应接种疫苗。
二、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免疫程序。由于畜禽的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疫苗类型等不尽相同,使用疫苗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由兽医师制定免疫程序并正确执行,才能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三、正确使用疫苗。使用前应核对疫苗名称与预防的疫病是否相符;接种用具如注射器、针头、滴管等应事先洗净消毒;稀释疫苗只能使用指定的稀释液并按规定的方法进行;要在做好接种部位的消毒工作后再接种疫苗,并确保接种剂量的准确。吸取疫苗时不能用已给动物注射过的针头,已吸出的疫苗不能回注瓶内;稀释后的疫苗应在限定的时间内用完;疫苗的保存、运输等应按规定的要求操作。
四、接种疫苗后的畜禽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对畜禽的侵害。接种疫苗后经过7-21天(活疫苗7-14天,灭活疫苗14-21天)才能使畜禽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在这段时间内要加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如寒冷、拥挤、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大等)对畜禽的侵害及防止病原的入侵,否则将导致免疫失败。
五、弱毒活疫苗具有用量小、使用方便、产生免疫力快且较坚强等优点。但由于弱毒活疫苗用的毒种或苗种,多数是以人工方法致弱的,而不同的畜禽品种、饲养环境、饲养方法喂的畜禽,对各种苗毒、毒力的敏感性也有差异,因此在引入新的品种、采用新的饲养方法或选用新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时,均应先经过小剂量试用,确定安全后再将剂量扩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