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一:无管理阶段企业的焦点完全在经营上
研发出了市场对路的产品,却面临销售的问题;或者有好的产品或创意,却打不开市场。
创业期的企业,大多表现在这个阶段。面对市场机会的招手,企业经营者一方面需要赚取足够的利润来积累资本,一方面又要面对其他同业的竞争。拥有优秀销售人员和销售手段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赚取第一桶金。但经营企业,经营一个商业性的组织差别就在于要把整个价值的创造流程固化下来并能健康持续的运作下去。靠销售,只能解决交易问题,解决不了市场问题,企业需要系统化的营销解决思路。营销而不是销售,是客户导向而不是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阶段二:基础管理阶段
正如A企业的案例所讲,当企业初步解决了研发、销售等问题,业务规模日渐扩大,人员日渐增多,企业原有的管理团队的经营管理水平将面临挑战。企业会被日渐增多的漏洞和细小的问题所困扰,管理团队频于救火。经营上虽有钱赚,但是内部管理粗放,越来越满足不了客户要求的提升。
这一阶段,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等是企业经营者的焦点。企业经营者如果不能够建立起完备的基础管理体系,企业不仅会忙于救火,还会产生员工的不稳定,并可能使企业的成长停顿。当企业的成长陷入停顿时,如果企业经营者畏惧变革,缩手缩脚,企业将真正的陷入危难;而只有当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唯有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建立起系统的基础管理体系后,企业方能突破基础管理瓶颈,进入新一轮的增长。
阶段三:战略管理阶段
当企业的基础管理体系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时,企业通过成长,将具有一定的规模,成为行业里不可忽视的一份子,这时候将面对着公司发展方向的选择。行业里的风水草动,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企业的战略管理被提高上了日程。
企业经过了前二个阶段的积累,有自身的竞争优势,有一群可以依赖的人才,专业化的经营也初具规模,管理上也上了轨道,企业面临着总结过去,系统梳理,继往开来的战略转型。
阶段四:职业化管理阶段
当企业明确未来的战略方向,经过探索和坚持,通过组织重组、业务流程再造、人才的培养与绩效管理系统的加强、激励机制特别是分配机制的完善,整个组织思想观念的转变,将慢慢的走向职业化与专业化的经营。
这一阶段,企业家的财富越来越多,由于企业前景的看好,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职业化的团队越来越成熟。亲情不再是有效维系企业家和人才的依靠,利益的分配成了关键问题。企业家唯有建立命运相依,利益共存的分配机制,才能够使决定企业战略转型成败的人才为企业所用。
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当企业家凭借自己的胸怀为职业化团队打造一个稳固的平台从硬件(资金、资源),到软件(管理、机制),当这个发展平台真正的建立起来以后,企业将拥有自主新陈代谢的能力,并迎向企业管理的成熟。
阶段五:文化管理阶段
当企业迈过职业化管理阶段后,企业的经营管理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在行业的方方面面,企业都充满竞争力。
企业规模庞大,实力雄厚,依靠战略、制度、人才团队、机制等方方面面的建设,组织的领先地位较为稳固。然而,这一时期,企业文化的建设却成了最大的课题。原有的企业文化带来了今天的成功,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出现了许多新文化和亚文化,甚至会出现诸多和企业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文化。企业的经营哲学不断遭受挑战,也不段的遭受腐蚀。是百家争鸣,还是独尊儒家?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宽严相济。对于核心的原则,不可触犯;同时,保持核心原则之外适当的宽松,正如《追求卓越》一书中推崇的宽严相济。
阶段六:创新管理阶段
企业在方方面面都臻于完善,能够依靠自己的新陈代谢来生生不息,能够把一些信念和核心原则不断的实践,能够依靠企业的梦想为社会和大众带去福利,是接近与道的境界。
企业需要的是,不断的去居安思危,明白基业长青是种梦想和追求,死亡总会到来。企业只有不断的去超越过去,跳过过去的死亡,获得新生。变革和创新是组织永葆活力的源泉,即使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一样也需要不断的在这条路上修炼。这种企业,是IBM、GE等级别的企业,这类企业不仅仅在某个国家取得成功,更是在全球取得成功。企业家的事业不再是某个企业的事业,而是人类的事业,社会大众的事业。企业也因为其取得成功的区域跨越多个国家和区域,而能够保持不会被各国政治所影响,做到真正的不败。或者说是有保障的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