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营销管理 » 业务员专区 » 正文

销售人员拥有这“三心”很重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8  来源:兽药营销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507

1、慈悲心

所谓慈悲心,就是面对顾客要忘记自己的利益,而完全站在顾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放下自我,才能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进店后,内心怀着防备心,因此在沟通的时候会要看这个环境及和他沟通的人是否能真正帮到他。顾客虽然有需求,但是很谨慎。很多顾客在陌生环境、陌生产品、陌生人员的压力下,就会表现出不说话、说假话的情况。让顾客放下保护自己的铠甲、袒露心扉讲出需求的方法就是给他安全感。

很多销售人员没有掌握顾客心理,当顾客走进店面后,首先想到的是今天“有肉吃”,然后没说几句话,就开始“威逼利诱"要求顾客签单。殊不知,顾客在购买的时候,必须要经过了解、筛选、决策的过程,让顾客第一次就下单购买,显然是不太现实。顾客从销售人员的行为上看出危险,就会采取相对应的规避措施。很多失败的销售就源于此。不要把向顾客推销产品当成目标,而要把帮助顾客一起挑选当成自己的服务宗旨。措辞上少用“我和你”,多用“我们”。

常说一句话:“买不买没关系,我们一起看看如何挑选。”把“能帮到您是我们的任务”变成自己的口头禅。我们观察拜佛,面对佛像,信徒磕头下跪,捐钱捐物。而他们并没有从佛祖那里得到看得见的回报。是什么让这些信徒如此乐此不疲呢?答案是因为佛祖无差别的、不求回报的“服务”态度。“普度众生”是佛家的服务宗旨。不管高矮胖瘦、有钱没钱,还是权位大小,都能感受到佛祖的关爱,这才是最高明的心态。寺庙无需销售技巧,却能让众生感恩戴德并慷慨解囊。

2、自信心

积极的心态带来积极的结果,消极的思想带来消极的结果。在销售工作中,要绝对相信自己的产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你所在的公司,顾客会被你的自信感染。其实顾客的决策并非理性,而是从周围环境观察对比,看哪个更加安全、哪个更加适合。

当产品类似的时候,你能否给顾客带来信心就决定了顾客下决心的快慢。顾客走进来,对销售人员说:“另一个品牌说你们的产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有人一听就急,会用很多的语言去解释为什么对方是错的。而自信的销售人员只需微微一笑,看着顾客的眼睛,坚定地对他说三个字:“您信吗?!”足矣!经常看到有些销售人员拿起电话就胆怯、看到顾客就心慌、顾客气焰旺点就结巴,这样的心态是无法让顾客信任你的,即使你手里是一个很优秀的品牌。顾客希望为他服务的销售人员是足够的专业和自信的,这样,他就能够减少决策时间,加快决策速度,以便省时省力、提高效率。而且,顾客往往并不专业,他必然有求于销售人员,希望销售人员能帮助他。因此,销售人员每天要暗示自己:我是专家,顾客有求于我,我有足够的能力帮助他。

3、平常心

每十个顾客,能成为客户的不到一个,其它九个顾客都会流失。流失的九个顾客里,有将近一半的顾客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造成的。而沟通的问题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过于急迫。对进店的每个顾客,我们都要认真对待,不加判断。但是,对不签单的顾客也无需失望。这就是我们倡导的:认真对待每个人,绝不在乎每个人。销售中,被拒绝是一种常态,要正确看待它。一个人遇到的挫折多了,会变得不自信和悲观,会造成恶性循环。

举个例子说明:在销售,最难处理的就是不说话的顾客,销售人员无言以对,只能“大眼瞪小眼”。顾客不说话,自然有他的原因,如果太在乎他,就会因为害怕说错话而造成顾客流失。但是,如果顾客不说话,销售也很难达成。让我们用平常心来处理这个问题!销售人员可以大胆对顾客说:“先生,我不能强迫您说话,但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不能沟通,您就无法真正了解我们的品牌,这样可能会错过一次买到更加适合您的产品的机会,您说呢?"顾客面对如此坦诚而合理的表白,再不说话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