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营销管理 » 业务员专区 » 正文

畜牧企业营销策略和促销管理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3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32
  我国传统畜牧行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存在产品同质性、营销服务同质化等诸多问题。目前国内畜牧企业的营销还处于初级的ABC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的制度和运作流程,再加上缺乏大量专业化的、有着实战经验的营销人才,营销手段单一,企业不了解顾客的实际需求,不能提供有价值、而且持续的个性化服务,背离等价交换的市场规律。表现在饲料企业尤其明显,价格战的频繁运用,困扰了整个行业,并且有着蔓延之势。行业营销的手段单一、对手的盲目跟风造成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使得饲料企业竞争异常残酷,赢利不断下降,受到新营销时代的巨大挑战。为此,在新时代,需要把企业推向顾客,企业应将自身的业务兼并流程与每个顾客的采购流程相协调,并根据每个顾客的要求灵活应变。这样,就需要进一步探讨营销策略与促销手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最终实现企业盈利的目的。 
  大量促销与克制销售 
  大多数畜牧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盈利,分别采取广告、公关、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四大促销策略进行促销,但是大量销售、无克制地销售未必就是上策。实际中应客观的把握销售策略,当名牌产品在紧销的时候,便需要克制销售,此时应严把质量关,宁缺勿滥,才能确保名牌。即使在生产能力具备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稳扎稳打,使销售服务的扩大与销售量的扩大相适应,也需要克制销售。在换代产品未成熟开发出来之前,不能让老产品在市场上饱和,这时也需要克制销售和稳住市场,给自己留有开发空间,否则,将无异于自我否定。譬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家知名饲料集团公司,在异地建分场,生产高质量、高价位的饲料进入市场,配合运用各种促销手段,一段时间销量直线上升,此时的决策者比较理智,他没有采取“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办法,而是在销量增加,经销商排队要货时,企业立即决定以提高产品价格来克制销售,同时,在原料采购、验收及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比以往要求更为严格,使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至今仍保持着高质量、高价位的品牌优势。销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增,与生产设计能力相匹配,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赔钱经营与赚钱经营 
  赚钱是畜牧企业的“目的”,但是有时为了赚钱可能得先赔钱,如果一味地强调赚钱,可能最终却是赔钱,赚钱与赔钱是辩证的。任何一个畜牧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进入市场通过销售渠道供给用户,必须有前期的基本建设投入(市场调查、广告宣传、市场启动和市场开拓、市场营销等资金投入),才能有后期赚钱的基础。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有“上午栽树,下午乘凉”的好事,同样也不会出现“今天有投入,明天就有回报”的奇迹。因为,产品进入市场有一个被市场认知的过程。此时,如果要衡量这一时期的效益,则可能就是赔钱。等到企业自己的市场培育起来,营销体系与网络健全,配套服务及时到位。这时便进入赚钱经营的阶段。 
  薄利多销与厚利少销 
  薄利多销,是畜牧企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刺激消费,增加销量,使利润增加。但对于需求价格弹性小的产品(如:畜牧机械类产品),即需求对价格不敏感的产品,就不宜采取薄利多销的战略,因为这种产品薄利、低价不会引起足够的多销,总利润未必能增加;厚利少销,反而因需求对价格不敏感,厚利高价导致的销量下降不明显,总利润却能增加。对于市场容量小或产品接近饱和的市场也适合厚利少销。因为薄利多销会很快使市场饱和,这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厚利少销方可延长产品市场生命。 
  低价优惠与高价促销 
  畜牧企业低价优惠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所以低价促销常常作为商家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诸如“降价大酬宾”之类的促销活动屡见不鲜。然而有些产品却是低价滞销,高价紧俏。国外曾有一位服装商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将经销的貂皮大衣降价销售,顾客对此反应冷淡。有一次老板临时外出,将继续降价的决定写在一张纸条上留给雇员,由于字写得潦草,雇员把按1/2的价格误认为按原价高出1/2倍的价格卖,没想到却销售一空。这种营销,实际上就是高价促销。一般对于名牌、高档、贵重产品,高价能使顾客感到贵重、安全、货真价实,低价反而招人“嫌疑”。所以用“高价”还是“低价”招揽生意,自有其营销的辩证哲理,关键在于恰当运用。 
  不竞争取用与竞争取用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谁拥有更有效的竞争策略,谁就有可能赢得竞争的胜利。但畜牧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是需要付出“争斗成本”的,有时通过不竞争而取胜,可能更高人一筹。《孙子兵法》(谋攻篇)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也就是说企业之间不发生直接的竞争而获得相应的业绩才是上策。国外一些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受到了我国企业的阻击,他们便使出高招,采取兼并手段,或通过收购彻底消灭“对手”,或以控股将“对手”的品牌“消灭”,使我国一些企业丧失竞争能力,从而达到其不争而胜的目的。这种不竞争取胜的手段,被日本管理专家伊丹敬之在《经营战略的内在逻辑》专著中视为“不树敌的战略”,并归纳主要方法有3个:一是分栖共存;二是阻止参入;三是协调行动。 
  冷淡服务与热情服务 
  畜牧企业与其它商业企业一样,存在一个对顾客服务的“热情度”问题。顾客是“上帝”的观念诱导,迫使畜牧企业在内的许多商家的服务人员对顾客也是笑脸相迎,热情导购,微笑服务。不让顾客“自由”一会,以热情“轰炸”到底,结果这种“热情有加”的服务,使顾客很不自在,或产生挨宰、上当的感觉。使其在服务人员的热情陪同下,出于面子只好买点什么,或很费劲地编造一个能说得过去的不购买“借口”,便在“欢迎您下次光临”的热情告别声中,一去不复返。由此可见,对顾客“热情”还是冷淡,应客观的分析,灵活地运用,辩证地分析顾客的心理,一般对顾客感兴趣的产品应当热情、真诚地予以解答说明,除此之外应当“冷淡”顾客,任其自由选择、观看、思考和决策,使顾客较为自由地选购所需商品。 
  后发制胜与先发制胜 
  “人无我有,先下手为强”的经营方式,在畜牧企业市场营销中屡见不鲜。如:兽药企业抢先推出换代新产品,挤占下一轮市场;对老产品抢先降价,提高市场占有率;抢先实施全面广告宣传,产生轰动效应等,均属先发制胜。而“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紧跟竞争对手其后的后发制胜策略也大有用武之地。原因在于:其一,吸取先发者的教训,稳扎稳打,减少风险;其二,针对先发者的“失足”迎头赶上,成为成功者;其三,不急于参战,坐观竞争,静观鱼蚌相争,专收鱼翁之利。先发还是后发制胜全在于营销中的辩证运筹,灵活把握。 
  露缺宣传与择优宣传 
  宣传产品的优点,无疑会有助于塑造好的产品形象,但随着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这种“报喜不报忧”式的宣传,有时会使消费者对宣传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然而敢于暴露缺陷的露缺式宣传,反而会促使消费者信赖。所以一些畜牧企业在宣传产品的优点之后,还要客观地增加一句“本产品还存在不足之处”,对于不在乎这些不足的顾客是愿意购买的,因为总比购买一种被夸得天花乱坠而买了后又说不定什么地方出问题的产品踏实得多。露缺宣传有时由于诚实的宣传反而可能把“丑”转化为“美”。 
  创造市场和紧跟市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些畜牧企业在紧跟市场,市场什么“紧销”,企业就生产(饲养)什么。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到市场上去追赶“紧销货”,结果不少企业“见物不见人”,只注意了商品,没注意对消费者的研究,被动地跟着市场转,最终由“一哄而上”直转到“一哄而下”。如:从事特种养殖的部分从业者盲目的炒种,陷入炒种的怪圈,不是通过加工等渠道拓展市场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创造市场,而是一味的炒种,结果将自己也炒出了圈外。企业跟随市场,并不排除开拓、创造市场;企业跟随“紧销货”,也应该创造“紧销货”,这样才能“引导消费新潮流”,取得市场的主动权。 
  “质量”生命与“品种”生命 
  “质量”与“品种”是畜牧企业闯市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如果质量再好,品种过时,产品也会滞销。如:我国的地方性优良脂肪型猪品种,20世纪50~60年代曾经很受欢迎,现在基本上被淘汰。所谓市场意识首先强调的是品种意识,其次才是质量意识。实际中先要开发适销对路的品种,然后才有提高质量的必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质量之战已经发展到品种之战。如:原深圳康达尔(集团)股份公司培育的黄鸡128配套,是惟一通过国家品种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审定的黄鸡品种,在我国优质鸡育种方面独树一帜,其商品代母鸡主要销往深圳、香港,占香港消费市场每年4000万只的70%;近年来深圳、香港市场对鸡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需要抗病力强,生长速度适中(前期生长快,70日龄的母鸡达1.4公斤),90~100天达2公斤,体型紧凑,圆胸,脚矮,皮黄,毛色麻黄、光泽亮丽,尾短的鸡种。原来的品种适合1994年前后的市场,由于品种未改进,生产上很被动,导致原有的市场被瓜分很多。为重振昔日的雄风,公司将育种中心与种鸡场合并,以加快技术革新和品种改良的步伐,引进外来血缘素材,2001年推出新品种228、328(该品种特点:体短胸宽,脚矮,性成熟早,毛色麻黄、光亮),取代原先的128,从而适应香港和国内其它地区的需求,以争取更大的市场。所以单纯追求质量或单纯追求品种,都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