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营销管理 » 业务员专区 » 正文

兽药销售人员如何自我定位 理性发展(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27  来源:戈军珍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508

由于兽药销售员从业门槛低,大批人涌入、流失现象很严重。通过几年的分析,造成人员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方面:

1.就业时对职业不了解。

如技术人员没有清晰的职业描述,其实技术员定位就是促销员,而大多数人员认为是搞研发,认识上的差异,造成人员大量流失。

2.企业在招人时,由于各个企业抢人,只要是毕业生,来就要,把不准备招的人也招到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人员自然流失。

3.行业大环境影响。养殖技术逐渐成熟,职业规划无方向,认为“业务员是青春饭,老了怎么办?”、“技术也是青春饭,如果结婚怎么办?”等,提前进入个人规划期。

4.工资的影响。兽药行业,薪酬大都和销售量挂钩,前几年行情好,销售人员的销量能达5万/月,目前的销量平均也就是2-3万/月,销售不涨反降,创利能力降低导致的工资上不去,也是人员流失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5.发展前景不明确,只说是朝阳行业,以后到底如何无人能知道,看不到未来方向导致从业人员心理上的不稳定,致使流失率高。

人员流失对企业和销售人员来说都是一种损失,要想避免或减少人员的流失现象,销售人员就要对销售工作、自己、企业、职业生涯规划及常遇到的一些困惑等方面有个系统的正确的认识。

一、认识销售工作的职业特点

销售工作是种职业,我们该如何认识销售工作呢?究竟我们在给谁干?是公司?是社会?还是自己?现实中我们是什么样的?是追求完美还是得过且过?面对未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关于销售工作与收入的认识

我理解的工作就是指为了个人及家庭的生存和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你不愿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就如同吃饭和睡觉一样,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干工作归结起来有3个目的:一是为了金钱,二是为了发展,三是为了快乐。想想有时候我们员工跳槽不都是这样的原因吗?有的嫌弃挣钱少;有的是为了更好的事业或学更多的东西;有的则是为了心理舒服、快乐,钱少点没关系。

这之间有区别,又有相互的联系,且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一样的需求;相同的阶段不同的人的需求也不一样。刚毕业时,更多的人不是盯着钱而是机会,后来为什么变成钱了呢?是因为机会并不象想象中的多,发展受限,就开始为挣钱了。

有人说谈钱俗气,那么我们如何看待金钱呢?

金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谁离了它也不行,但关键是赚钱要找正路;其次金钱也是反映个人成就的主要内容之一。比如说一个人在单位干得挺好,一问1个月就挣500元的话,你会认为他干得好吗?干得好就应该挣得多,如果挣得少肯定意味着干得不怎么样。

金钱是付出后得到回报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做个调查:“你认为的收入是什么,又包括几方面呢?”,这时有人会说“基本工资+补助+提成”;有人会说“工资+提成+奖金”;有人会说“钱+自己的发展”;还有人会说“提成+快乐+知识”等等。静下心来细想想,付出后得到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其它方面,尤其是无形资产在增值。其实无形资产在某种情况下会转成有形资产的。即使目前挣得少,也一定会有别的公司给你更多的收入的,前提是你的能力在行业中有知名度,无形资产已经增值,所以把工资、差旅费、车补、办公室、福利、手机费等看成收入的全部,是非常偏面的。

其中销售收入与贡献相关,贡献越大收入会越高。

销售收入与职位相关 但销售大区经理例外,收入不一定高于优秀业务员,但一定高于业务员的平均水平,约是业务员平均工资的2~2.5倍,所以在提拔业务人员当经理时,应找其本人反复谈,了解家庭状况,看缺不缺钱;了解个人想法,因为单从挣钱来讲要比现在挣得少些。但中层交往的层次上讲,区域经理要多一些,视野会不一样;企业的培训内容也会不一样;受尊重程度也不一样,如很在乎钱,不在乎职业发展的话,未来当经理时会很不舒服。结果会是失去了一个优秀的业务人员,多了一个怨天尤人的经理。

销售收入与企业相关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制度,很难有绝对相同的企业。一般来说,企业小,效益好,待遇高;企业大,效益不好,待遇不高。当然优秀的大企业除外。

销售收入与行业相关 有个做药的朋友,他公司有人药也有兽药。最初也做兽药,他就说做兽药比做人药的辛苦,人药走大城市,兽药走乡村,收入却仅占人药的1/3。而和在养殖场工作的技术员来说,我们兽药行业又要好些。

销售收入与宏观环境相关 现在说的最多的是金融危机,原来风光无限的华尔街白领失业率大大增加,收入明显降低。

如果以销售收入多少来评价销售工作会有许多局限性。要想在销售工作中有所突破,就要关注自己的发展问题,那么如何看待发展呢?

解决了温饱问题,应开始关注个人发展;到达了小康水平,必须关注个人发展,再盯着钱,一定不会成大事;想到更高生活境界,就要全力以赴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只有无形资产多了,有形资产才能增值,从长久规划来看,发展比金钱更重要。

关于职业的认识

1.理论上讲,职业就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2.这里要明确职业中的5种关系:一是个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要强调职业首先必须是一种社会分工;二是职业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每种职业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三是知识技能与财富的关系,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技能,才能创造相应的财富;四是创造财富与报酬的关系,相对于创造的财富,必须获得合理的报酬;五是获得报酬与需求的关系,从事某职业的人通过获得的报酬来满足个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3.与职业有关的4个因素:包括价值、个性发展、才能的展现、社会认同,这4个因素没有清楚地分层,而是很多层次交*出现的。

对“我们在给谁做”的认识

很多销售人员会想,我们为公司赚了这么多钱,主要是为公司干。其实说小了为自己干,说大了为社会,公司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把原材料制成成品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积累了知识和各种经验,这些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所以一定要知道,销售工作不只为公司做,也是给我们自己干。由于许多人看不到这些,出现了许多看似正常其实不正常的现象。

对现实中的常见的职业状态的认识

常见的职业状态有如下5种:

1.得过且过:没有目标和方向,过一天算一天;
2.随波逐流:目标不明确,看不到机会,更把握不住机会,爱怨天尤人;
3.卓越追求:品行端正,勤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有明确目标,是幸运与机会的宠儿;
4.操劳忙碌:关心的事不少,愿意积极参与,自己的工作与目标、工作业绩却不突出;
5.壮志未酬:牢骚满腹,挑剔别人,胸怀大志,但无明确目标,工作不踏实。

实际上,营销是一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业绩不好的营销人员都应认真思考:我是否具有做好销售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我做过相应的调查,在企业销售做得最好的前三名,是本专业出身所占的比例不到10%,其中有学农学专业的,有卖过酒的,有做过炒瓜子生意的等等,这些人往往在生活上有压力或做过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心态特别好。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除了知识外,心态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对职业生涯的认识

1.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从事职业的经历。我们把职业生涯周期分为4个阶段:职业生涯早期,职业生涯中前期,职业生涯中后期和职业生涯后期。每个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在每个时期的任务也不一样。

第一阶段:20多岁到30岁(职业生涯早期)又称为职业生涯第一青春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了解、锻炼;
第二阶段:30岁到40岁(职业生涯中前期)即职业生涯成长期,主要任务是争取职务,增长才干的机会,寻找最佳贡献区,也就是争取找到我们的职业方向;
第三阶段: 40岁到55岁(职业生涯的中后期)称作成熟期,又称为职业生涯的第二青春期,主要任务是创新发展,贡献辉煌;
第四阶段:55岁到70岁(职业生涯的后期)主要任务是领导、决策或总结教训、教授经验。

事实上,在现实中基本上没有人做职业生涯规划,即便是那些成功人士也是如此!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也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果,而是真正的努力工作并顺其自然的结果!

2.内、外职业生涯

真正认识职业生涯,要正确看待外职业生涯和内职业生涯。

所谓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工作时间、地点、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资待遇、荣誉称号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这些因素通常由他人给予和认可,也容易为他人所剥夺;
所谓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这些因素主要是靠自己的不断探索而获得,不随外职业生涯的获得而自动具备,也不会由于外职业生涯的失去而自动丧失,是个人所拥有的,也是在职业生涯中应注重发展的重要部分。

所以营销人员必须用内职业生涯的发展,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从人格角度来清晰认识自己

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有清晰的自我定位。那么我们该怎样认识自己呢?从人格的角度就能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人格

从管理的角度讲,人格是个体的所有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通俗地讲,在为人处事时有什么样的反应,综合起来就构成你的人格。人格无好坏之分,有一些基本的东西都是相通的,如看到仇人的反应就是恨,看到情人表现出来的就是爱;即使你胆子特大,但在黑暗中也会产生恐惧等。

人格的决定因素

那么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人格的决定因素有3方面:一方面与遗传有关。就如同生物上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第二方面与环境有关。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的环境中,人格也会有区别的。第三方面是情景,也就是说在特定的环境,人格有时是会改变的。所以简单地评价一个人好与不好很难有标准。理想状态下评价人格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人格随着环境和情景的变化会变化,不能抛开特定的环境谈人格,否则是不科学的。

人格特质

当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会表现出包括害羞、进取心、顺心、懒惰、雄心、忠诚、畏缩等,这些特点统称其为人格特质。

在组织行为学中,1949年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总结提出了16种主要的人格特质。见表1:

表1:16种主要的人格特质

1.孤独 对应 外向

9. 信赖 对应 怀疑

2.迟钝 对应 聪慧

10.现实 对应 幻想

3.情绪激动 对应 情绪稳定

11.直承 对应 事故

4.顺从 对应 支配

12.自信 对应 忧虑

5.严肃 对应 乐天

13.保守 对应 激进

6.敷衍了事 对应 谨慎负责

14.随群 对应 自立

7.胆怯 对应 冒险

15.不拘小节 对应 自律严谨

8.理智 对应 敏感

16.心平气和 对应 紧张困扰

其实人的特质是相当复杂的,总体下来可以用5维度模型来概括如下:

1.外倾性:也就是通常说的大大咧咧型,和谁都行。

2.随和性: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待人亲切。

3.责任心性:对人对事认真负责。

4.情绪稳定性:遇事不会表现出喜怒哀乐,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5.经验的开放性:做事善于总结经验,并能将经验介绍给更多的人。

2种典型人格

A型人格表现为:这种人爱运动、走路和吃饭的节奏很快,干着这件事还想着下件事,忙得停不下来;对很多事情的进展速度感到不耐烦;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无法处理休闲时光,着迷于数字,他们的成功是以每件事中自己获益多少来衡量的,这种人比较适合作业务,肯定会有成绩。

B型人格表现为:这种人从来不曾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以及其他类似的不适感;总认为没有必要表现或讨论自己的成就和业绩,除非环境要求如此;能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能充分放松而不感到内疚,这种人比较适合作管理工作。

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不同的人格特点适应的工作性质也有差别,详见表2。

表2:人格与工作的匹配表

类型

人格特点

职业范例

现实型

害羞、真诚、持久、稳定、顺从、实际

研究型

分析、创造、好奇、独立

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新闻记者

社会型

社会、友好、合作、理解

社会工作者、教师、议员、心理学家

传统型

顺从、高效、实际、缺乏灵活性

会计、业务经理、银行出纳

企业型

自信、进取、精力充沛、盛气凌人

法官、房地产经纪人、小企业主等

艺术型

富于想象力、无序、杂乱、理想、不实际、情绪化

画家、音乐家、作家、装饰家

所以销售人员在发展规划过程中,要把所处的企业环境和人格特点加以充分考虑。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