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链球菌病诊断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0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9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临床常见的有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及化脓性淋巴结炎。

一、猪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

猪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是由C群链球菌所引起。特征为高热,跛行,明显的神经症状及急性死亡。

病猪及病愈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血液、内脏器官、关节、肌肉、尿及分泌物内。未经严格处理的尸体、内脏、肉类及废弃物,是散布本病的主要原因。病源主要通过呼吸道及伤口感染。猪只不分年龄、品种及性别均易感。

新疫区多呈爆发,流行迅猛,死亡率高;老疫区常为散发。流行季节不明显,但多见于夏末及秋季,有时可以延至初冬。该病多呈地方性。

急性型病猪临床上易与猪丹毒、猪肺疫混淆。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即可初步诊断。

猪链球菌病以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和关节炎较明显;初发疫区常呈爆发,流行迅速,死亡率很高;尸体剖检以全身出血及浆膜炎和肺、脑膜出血为特征。猪肺疫虽也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但咽喉部可见肿胀,不显神经症状及跛行。猪丹毒口鼻无泡沫液体,跛行不及猪链球菌病明显,以架子猪发病多见。进一步确诊可做微生物诊断。

防治:根据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采取综合性措施。坚持“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早封锁疫区,停止市场贸易,加强屠宰检疫,严格处理尸体,彻底进行消毒,特别是圈舍的消毒和城市泔水的高温处理尤为重要,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本病的蔓延。

对隔离的病畜及时进行治疗,以青霉素疗效最好,但必须在体温下降和食欲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2——3次,以防止复发。除此之外其他抗菌素都有一定疗效。

二、猪淋巴结脓肿

猪淋巴结脓肿主要是由E群链球菌所引起的局部淋巴结化脓,多见于颌下、咽部及颈部淋巴结。

本病仅发生于猪,一般架子猪多见。病猪及病愈带菌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病猪通过吃食或饮水时将病菌污染饲料、水源。健康猪主要通过黏膜感染。

受侵淋巴结发炎肿胀,显著突起,触诊感硬、热、痛。以至影响食欲、精神,甚至呼吸及吞咽。至化脓成熟,肿胀中央变软,表面皮肤坏死,则可自行破溃流出绿色、稠后、无臭脓液。肿胀破溃后新生肉芽组织增生,结疤自愈。一般根据临床即可确诊。猪群中一旦发生本病应及早隔离、治疗及消毒。已经形成脓肿时,则以促进脓液成熟、及早外科处理为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