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用药常识 » 正文

畜禽养殖中的药物消毒误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0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9

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养殖户对防疫消毒存在着误区,由此,笔者就浙江省温岭市规模饲养场的药物消毒问题展开了调查。

误区一:消毒前的机械性清除 首先,消毒现场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其中藏匿有消毒药物难以完全触到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另外,消毒药物与有机物,尤其与蛋白质有较大的亲和力,可结合成为不溶性的化合物,阻碍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也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所以,彻底的机械清除是进行有效消毒的前提。

误区二:对消毒程序和全进全出的认识 消毒应按规定进行,不能随意减少步骤。同时,有的养殖户对全进全出的要求不甚了解,往往在清舍消毒时,将转群或出栏时剩余或有病无法转出的畜禽留在舍内,这都没有做到全进全出。

误区三:饮水消毒 许多消毒药物按其说明书称,可用于畜禽的饮水消毒,并称“高效、广谱、对人畜无害”,这显然是在误导养殖户。饮水消毒实际是把饮水中的微生物杀灭,如果任意加大水中消毒药物的浓度或长期饮用含有大量消毒药物的水,除会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可能抑制或杀死畜禽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危害畜禽乃至人体健康。

误区四:带畜(禽)喷雾消毒 带畜(禽)消毒不应仅限于畜禽的体表,而应包括整体畜(禽)所在的空间和环境。带畜(禽)消毒时应将喷雾器喷头高举空中,喷嘴向上喷出雾粒,雾粒在空中缓缓下降,除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接触外,还可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起到杀菌、除尘、净化空气,减少臭味的作用,在夏季使用时还有降温的作用。带畜(禽)消毒喷出雾粒直径大小应控制在80-120微米,雾粒过大在空中下降速度太快,起不到消毒空气的作用;雾粒过细则易被畜禽吸入肺泡,引起肺水肿、呼吸困难。因此,水溶性不好、带有异味、刺激性强的消毒药物均不宜使用。

误区五:消毒药的选用 有时需要调换不同类型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有人认为这是为了避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这是一大误区,病原微生物并不会对消毒药物产生抗药性。调换消毒药应根据消毒对象、消毒目的、疫病种类,以及使用方法决定,既要考虑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又要较少对人畜的损害。

误区六:消毒药的选购、保存及配制 兽药市场上数百种甚至上千种商品名的消毒药,如按成分分类只有10多种,选购时搞清其成分,便可以知道它的作用、特点。有的消毒药宣传“对病毒的强毒株,超强毒株、变异株等都有杀灭力,既可做平面消毒,又可做立体消毒”等,其实这些都是消毒药所应具备的最基本作用。所谓平面是喷在地面或墙壁上,立体是喷在空中,所以有些广告实际上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有些养殖户,将消毒药随意放置于室外,配制时只凭估计,这样也很难保证消毒药的作用,还易发生中毒等意外事故。

误区七:盲目消毒 消毒应分为定期消毒和临时消毒,定期消毒要针对当地综合特点进行安排,如药物种类、使用浓度、消毒方法次数,以及消毒药物的轮换等。在受到某种疫病威胁,或已发生疫情时,就要根据情况制定临时消毒计划,必须彻底地进行全方位大扫除、大消毒,并应反复进行数次。另外,许多饲养场消毒时外来人员要求严,对本场人员松的“外紧内松”“偷工减料”现象常有发生。

误区八:过分依赖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消除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其传播途径,防止疫病的蔓延。消毒只是控制疫病发生的手段之一,不能也不可能作为防治疫病的唯一措施。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