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不论是以内销或以外销为主的企业,均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某些行业已经通过量的扩张获得了规模增长的优势,但是随着产品同质化、技术同质化、服务同质化、渠道同质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差异化越来越小,如何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惟有进行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建立起强大的品牌竞争优势,通过建立品牌形成差异化。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厂房和设备,而是强大的品牌。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集中在品牌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在丧失了以往的成本与制造优势之后,必须朝高附加价值、高科技及高研发的方向发展,而品牌就是建立高附加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资金匮乏、人才匮乏和技术匮乏等等。这导致中小企业的成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中小企业利润微薄、产品难以打开市场等等。鉴于此,我认为应该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中小企业本身这三个方面来加强中小企业品牌的建设。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理解了以下情况:2003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创造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出口额占全国的62.3%,上缴税收占46.2%,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同时,目前中国专利的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的经济成分里中小企业已经占了全国企业总数的以上,中小企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和居民收入,增加有效供给,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很可惜的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知名度低,附加值低,更谈不上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和美誉度了。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中小企业很少有像样的品牌。这直接导致了大中小企业无法可持续发展,始终停留在市场分工利润链条中的最底端——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普遍较弱,有的中小企业甚至还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那么,中小企业到底要不要创品牌?中小企业的品牌之路如何走?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问题的现状:
一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中小企业往往与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划等号。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天毫无疑问遇到了巨大的发展瓶颈——产品牌子不响,价值无法提高,利润回报低,企业也很难做大做强。中小企业要想创品牌,成本大,风险大。总之,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缺乏品牌建设所需要的产品基础。
品牌战略的起点是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选择某一品牌,首先是基于对产品功能性属性的合理认知与认知推理,其次才是基于情感性认知的象征性价值认同,因此,从产品的角度,中小企业必须具有功能性属性差异的产品,或者在同质性产品上必须具有明显的品质与质量差异。然而,中小企业在生产技术、条件、管理等方面有较大局限性,技术与产品创新的空间不大,因此在同类产品市场上取得明显质量竞争优势的可能性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推动品牌战略的产品基础。
二缺乏品牌建设的意识
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不大,小打小闹,只要生产出“产品”就行,什么“营销策划”、“市场推广或运作”等统统置于脑后,企业主无视品牌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只能滋生落后的品牌意识。这类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障碍。
三缺乏品牌建设人才。
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品牌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而言,中小企业人员的平均素质较低,企业本身财力又有限,因而对人员教育与培训投入较少,甚至没有,能独当一面的专家型人才缺乏,而且中小企业人员流动率较高,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因此品牌建设人才严重缺乏。
四缺乏资金。
资金短缺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运作各方面都需要资金,而创品牌是耗资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金钱投入,仅凭中小企业一己之力很难完成。
五缺乏信息交流平台。
2007年12月上海举办了“首届长三角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论坛”,目的是促进长三地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但也使我们看到了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上海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姜为红提出的,目前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中,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缺乏互动对话平台[4 ]。这不仅是长三角也是整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六同行业大品牌企业的挤压。
在市场竞争中,为了更长久地占领市场,本行业一些占有市场领导者地位的企业会暂时把市场价格压得较低,甚至不惜采用低于成本价的不正当竞争,用雄厚的资金积累与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竞争。这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可想而知。此时,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不可能再有精力进行品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