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高温高湿的7-10月份易出现大面积流行。并常常表现病愈复发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经常使用抗菌素治疗,易出现耐药性,以及高温高湿等条件的影响,使疗效不巩固,本病例通过使用中西结合治疗,能促进疗效。
一、病例
2007年7月8日,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美仪村某养殖户饲养母猪8头, 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共45头,户主陈述,有2头后备母猪先后出现后肢关节肿大、跛行、起卧困难、采食量时好时坏等症状;断奶仔猪出现不食,体温42℃左右,死亡仔猪2头,户主称已注射了猪瘟疫苗。综合诊断,初诊为猪链球菌病。经用氨苄青霉素、氨基比林、维生素C、治疗二次,母猪跛行症状减轻,仔猪恢复食欲,4 d后因遇阴雨天气,母猪跛行加重,减食,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出现不食、气喘、全身皮肤发红等症状,诊断为猪链球菌病复发。
二、临床症状
发病的两头母猪均以关节炎为主要症状,表现为关节囊肿、肢关节肿大、疼痛、呆立、卧地不起、高度跛行、继而瘫痪,病猪体温时高时低,渐进性消瘦。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呈败血型经过者,不表现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有的停止哺乳或停食、体温升高、卧地不起、呼吸急促、腹下有紫红斑块,有的转为慢性,精神沉郁、呆立、喜卧,10头仔猪体温升高40.5℃~41.5℃,眼结膜潮红,有出血斑、流泪或有脓性分泌物,有的耳廓、腹下及四肢末端皮肤呈紫红色。断奶仔猪多呈化脓性淋巴结炎型,淋巴结逐渐增大、肿胀、坚实。
三、病理剖检
对其中1头病死仔猪进行病理剖检,血液凝固不良、淡红而稀薄;咽喉部出血,心肌柔软,肺脏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肿胀,肝脏瘀血、肿胀、边缘钝厚,质地较脆;脾脏、肾脏充血,轻微肿大,胃肠黏膜有点状、片状出血斑点;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肿胀、出血。
四、诊断
1.实验室诊断。无菌采取肝、肺、脾、肾、淋巴结、心血等病料送检。肝、肺、脾、淋巴结、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单个、成对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2.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防疫注射情况,确诊为猪链球菌病。
五、治疗方法
1. 西医治疗。7月12日对发病的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用氨苄青霉素、安乃近、氨基比林、维生素C、磺胺嘧啶钠等组方分别进行治疗。用法:青霉素按1 kg体重4万IU一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07 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上、下午各用药一次。
母猪关节囊肿者,实施手术将关节囊腔剥离,取出黄白色奶酪状或豆腐渣样的块状物,关节腔内用安乃近、青霉素稀释液冲洗或用20%的碘酊冲洗。
2.中医治疗。辨证要点: 急性、热性属温病范畴,败血症为热入营血。疗法:清营凉血 。方剂 :犀角地黄汤(犀角/水牛角代100 g、生地黄50 g、芍药30 g、牡丹皮20 g),清营汤(犀角/水牛角代100 g、生地黄50 g、元参20 g、竹叶心10 g、麦冬20 g、丹参20 g、黄连10 g、银花20 g、连翘20 g)加减 。7月14日病猪开始有食欲,加喂中药方,煎水候温灌服,每日一次,服用3 d。母猪将水拌入饲料中喂食。
3. 彻底消毒。用三氯异氰脲酸钠1:150溶液消毒用具、饲槽,复合酚1:100溶液消毒圈舍和环境。每天3次。
经过上述处理后,7月16日检查,精神明显好转,体温在39.1℃~40.3℃,跛行症状减轻。继续按原方治疗。7月18日检查,跛行症状消失,体温、食欲恢复正常。用原方再治疗1 d,7月20日检查,全部痊愈。
六、体会
1.对猪链球菌病的治疗,除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外,增大剂量、增加每天用药次数和坚持连续用药,非常重要。维持较高血药浓度是非常必要的。本例病猪复发,与连续用药不足有关。
2.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常见急性出血性败血症。治疗时重用清热解毒、凉血之药。本例病猪二次治疗时使用犀角地黄汤,达到了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巩固了疗效。
3.本病临床症状与猪瘟、伪狂犬病、水肿病相似,诊治时要注意了解是否接种过猪瘟疫苗,诊疗中应特别注意。
4.隔离病畜。疫病发生后通过严格测量体温等方法,区分病畜和假定健康畜,分栏饲养,严格隔离病猪。同时,禁止购猪补栏。
5.预防本病应抓好防疫注射和环境卫生,改善饲养管理,供给青绿饲料和易消化饲料,提高饲养水平,消除猪链球菌病诱因。
本篇文章来源于 兽药营销网 原文链接:http://www.sysczn.com/news/shouyaojibing/shouyizhensuo/2009/10-18/091018785E6HF80DHG03EKA1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