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引发母猪生殖疾患的疾病及防治(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16  来源:四川畜牧兽医杂志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304

4.2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 d。发病仔猪常出现神经症状,其兴奋不安,体表肌肉痉挛,眼球振颤、上翻,运动障碍,间歇性抽搐,严重的角弓反张,发热、高热,最后昏迷死亡。耐过的仔猪往往成为僵猪。母猪多呈一过性和亚临床性,孕猪流产、产死胎。流产率为50%。

4.3 病理变化 鼻腔有卡他性或化脓出血炎,扁桃体水肿并伴有咽炎和喉头水肿,勺状软骨和会厌皱壁有浆液性浸润,并常有纤维素性坏死假膜覆盖,肺水肿,上呼吸道内有大量泡沫样水肿液,喉黏膜和浆膜可见点状或斑状出血。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充血、肿大,间有出血。心内膜有斑状出血,肾点状出血,胃底部可见大面积出血,小肠黏膜出血、水肿,大肠斑状出血,脑膜充血、水肿,脑实质有点状出血。病程较长者,心包液、胸腹腔液、脑脊液明显增多,肝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

4.4 防治

4.4.1 疫苗接种 在严格消毒和封闭条件下,用弱毒苗紧急接种,但这不能保证母猪以后不产死胎。

4.4.2 血清疗法 运用康复猪血清可控制感染的发生。

5 钩端螺旋体

猪钩端螺旋体病由钩端螺体引起。

5.1 症状 本病潜伏期2~5 d,新生仔猪发病几天后死亡,25 kg以下患病仔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眼结膜潮红,眼鼻流出灰白色分泌物,被毛粗乱,打寒战,皮肤黏膜变灰白,尿黄或呈褐色,有时排血尿。少数病猪体侧皮肤可见小出血点,嗜磨擦,皮肤发炎、溃烂,后期抽搐,行动迟缓。发热后,出现黄疸,全身水肿。妊娠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

5.2 治疗

5.2.1 加强饲养管理。运输过程中避免让猪受寒、挨饿。减少长途运输。

5.2.2 每千克饲料中适量加入敏感抗菌素可杜绝感染。

5.2.3 毒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3 d。

5.2.4 链霉素,每千克体重40~50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注5 d。

5.2.5 20%葡萄糖注射液200~300 mg,维生素C注射液10 mL混匀,静脉注射。

5.2.6 250~500 g鲜马齿苋煎汤内服,每日1次,连服5 d。

6 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6.1 流行特点 染病母猪体内的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染病母猪本身不出现明显症状,但可通过阴道分泌物、粪便或其他分泌物引起其他母猪感染。染病公猪的精液含有病毒,病毒可通过配种传染给母猪。本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发病猪场母猪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出现繁殖失能。

6.2 临床症状 染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失能。一般情况下,母猪怀孕50~60 d内感染,感染后主要产死胎;怀孕70 d感染的常出现流产;怀孕70 d以上感染的,多能正常生产,但产出的仔猪多带毒,如果将这种带毒猪留种,则可能导致本病在猪群中长期存在。染病公猪外表正常,但长期带毒,不宜留作种用。感染胎儿发育受阻,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和脱水等病变,其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组织学显示的脑膜脑炎变化,一般认为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未完待续)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