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传 染 病 发 生 的 多 因 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10  来源:河南科技报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163

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互相作用发生的,每种传染病的发生都由其特异的致病因子,如鸡新城疫(ND)是有鸡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没有NDV就不会发生ND。但是,有致病因子(NDV)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相应的传染病(ND),也就是说传染病的发生除了与特异性致病因子有关联外,还与其他因素相关联。可见,传染病的发生与否与许多因素有关,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即传染病的发生具有多因性。

必要病因

传染病发生的必要病因即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缺乏该病因时就不会发生相应的传染病,如子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必要病因是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如果断奶子猪没有感染PCV2,则不会患PMWS;猪瘟病毒(CSFV)是猪瘟的必要病因;高致病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2006年来高热症的必要病因,但是,当动物肌体感染了某种疾病的必要病因后,是否会引起疾病发生,甚至发生流行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非主要病因

传染病发生的非主要病因即传染病发生的非主要因素,是指与某种传染病的发生有关的诸因素,它们与必要病因相互作用后一定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使病情加剧,危害增大,甚至有时候非必要病因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传染病发生的非必要因素主要包括其他病原微生物、机体免疫水平低下、营养不良、应激因素、饲养管理不善以及特殊的生理结构与遗传因素等。如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PRRSV、猪细小病毒(PPV)或副猪嗜血杆菌在PMWS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缺乏抗猪瘟抗体与猪瘟能否流行密切相关,寒冷、闷热、长途运输、寄生虫感染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巴氏杆菌病的发生。

各病因间的相互作用

临床上某种传染病的发生往往是该病的必要病因与非主要病因综合作用所致,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比如牛结核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主要因素——牛结核杆菌与非主要病因如体质虚弱、抵抗力低、营养不良等共同作用所致。否则,即使有牛结核杆菌存在,如果没有体质虚弱、抵抗力低、营养不良等非主要因素同时存在,牛结核病也不一定会发生。同样,已证明猪圆环病毒Ⅱ型是PMWS发生的主要病原,但是临床上如果没有猪细小病毒(PPV)、PRRSV或者猪伪狂犬病毒(PRV)等病毒与PCV2共同感染,相互协作,则不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近两年我国猪场流行的高热症是高致病性PRRSV与其他病原微生物(CSFV、PCV2、PRV、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混合或继发感染,协同作用所致。可见,传染病的发生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现象更为多见,从而给临床确诊造成了困难。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