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摸清齐齐哈尔地区仔猪水肿病病原的主要血清型及其药物敏感性,从而为本地区仔猪水肿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该地区猪场仔猪水肿病进行了细菌学和血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麦康凯琼脂、三糖铁琼脂、伊红美蓝琼脂购于杭州天和生物制剂有限公司;糖发酵管为市售;普通肉汤培养基、药敏纸片为自制。大肠杆菌O因子血清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实验仔猪由齐市某猪场提供。
1.2分离鉴定:病料采集:无菌采取具有典型症状和病变的病死猪大肠内容物及病变肠段相关的肠系膜淋巴结,无菌接种至麦康凯培养基上,37℃培养18~24h,从分离平板上挑取有色的S型可疑菌落5~10个(每份样品),分别转种三糖铁培养基,培养后,符合大肠杆菌的则可直接作生化和血清型鉴定。
染色镜检: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特点。
生化鉴定:对三糖铁琼脂上呈阴性反应的分离物,进行吲哚试验、M.R.和VP试验及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发酵试验。
致病性试验:将新分离菌株的普通肉汤培养物经超声波破碎后离心,取上清液给5头断乳仔猪以一定剂量静脉注射,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O血清型鉴定:首先将被检菌制成浓稠菌悬液,然后与普通肉汤小瓶培养物一起于121℃高压2 h,破坏其“K”抗原,制成高压抗原,然后取高压抗原先与大肠埃希氏菌多价血清进行玻板凝集反应,再与大肠埃希氏菌单因子血清进行玻板凝集反应。同时以高压抗原与0.5%石碳酸生理盐水混合物作对照,观察有无自凝现象。
1.3药敏试验:同一猪场,不同血清型组(G1)。共选择3株;不同猪场相同血清型组(G2);共选择3株;不同猪场不同血清型组(G3)。共选择6株。所选菌株为新分离的。
药物及药敏纸片: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阿莫西林、多粘菌素、呋喃唑酮、痢菌净、喹乙醇。按《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药敏滤纸片的制备方法,制成直径6mm,其含药量除呋喃唑酮为30μg/片,其他8种药物均为10μg/片。
2结果:
2.1从齐齐哈尔地区10市县送检的 30份病料中分离出 27 株疑似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菌株。这些菌株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成较大圆形、表面突起、红色的湿润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菌落带绿色金属闪光的暗黑色。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
2.2所有菌株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吲哚阳性、 M.R.呈阳性,VP呈阴性,不产生H2S,均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
2.3致病性实验仔猪全部出现了典型的水肿病的症状和剖检变化,对照组仔猪无异常。
2.4玻板凝集试验结果:27株致病菌O血清型分布比例为O1387株,O13910株,O95株,O22株,O82株,O601株。
结果显示,丁胺卡那霉素高敏率为91%(11/12)、敏感率100%(12/12),多粘菌素高敏率58%(7/12)、敏感率为100%(12/12),庆大霉素高敏率为58%(7/12)、敏感率为100%(12/12),恩诺沙星高敏率为25%(3/12)、敏感率为83%(10/12),阿莫西林高敏率33%(4/12)、敏感率85%(9/12),呋喃唑酮高敏率为8.3%(1/12)、敏感率为50%(6/12),痢菌净高敏率为17%(2/12)、敏感率50%(6/12),喹乙醇高敏率17%(2/12)、敏感率为58%(7/12),环丙沙星敏感率仅为8.3%(1/12)。所选1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由大到小的排序为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喹乙醇、呋喃唑酮、痢菌净、环丙沙星。试验菌株对8种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以环丙沙星最明显。经了解在采集病料的几个猪场中环丙沙星、呋喃唑酮、痢菌净、喹乙醇、恩诺沙星为常用药物,而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阿莫西林不常用。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猪场不同血清型组的药物敏感性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猪场相同血清型组和不同猪场不同血清型组除丁胺卡那霉素外药物敏感性不同。
3小结:
3.1:首次对齐齐哈尔地区猪场仔猪水肿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工作。本次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27株,经鉴定分属6个O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O139、O138、O9占81%(22/27)。多血清型猪场占30%(3/10),说明同一猪场致病菌有的存在多个血清型。仅对致病菌的O抗原进行鉴定,其他因子对临床症状的影响以及同药敏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3.2:仔猪水肿病的死亡率高,防制的难点在于致病菌的血清型具有地域性、多样性、易变性,发病与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应激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制苗抗原要有针对性;要搞好综合防制,尽量避免诱因对仔猪的影响;治疗时,要科学合理用药,施行交替用药和轮换用药,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选出高敏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