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规模猪场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1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青青  浏览次数:214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近年来猪副嗜血杆菌病在我国南方几省流行严重,在北方地区也时有出现,给很多规模猪场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在高热病流行期间或之后,存在该菌的猪场死亡率更高。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危害1~28周龄的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和生长猪,主要症状为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和脑炎等,呈呼吸困难、颤抖和共济失调,常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发病率15%~90%,死亡率可高达90%,临床上防治起来很困难,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以便控制此病的发生和发展。

1加强饲养管理

1.1猪场应实行全进全出。尤其是分娩舍和保育舍更应该全进全出,且在猪只转出后要空置一周,并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

1.2初生仔猪尽早吃到初乳,初乳不足的也要想办法吃到其他猪的初乳;在仔猪饮水中添加营养型抗应激药物。

1.3降低饲养密度,增加猪舍通风量,减少舍内气体的刺激。

1.4杜绝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导致猪体的抵抗力降低。目前饲料中普遍存在霉菌,为此应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以减少霉菌的危害。

2药物防治

2.1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的免疫,减少诱因。可用灭活苗免疫母猪,初产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在经产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从10日龄到60日龄的猪都要注射,每次一毫升,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注射一次。

2.2经常发生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猪场,应该定期进行药物预防,由于该菌对很多药物有抗药性。目前多用的药物有头孢拉定、先锋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等,阿莫西林、替米考星和氨苄青霉素也有良好效果。

2.3一旦得到准确诊断,就要对全场猪只进行投药,任选泰妙菌素50~100PPM,氟甲砜霉素50~100PPM,利高霉素44~1000PPM,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各100PPM,林可霉素200PPM,环丙沙星150PPM等一至两种药物拌料。不吃料或食欲差者,可在水中加阿莫西林200克/吨水,并肌注沙星类药物3.5~7.0毫升/10千克体重。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