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从种猪生产到商品猪出栏是一个复杂的连环流程,在这个流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从管理观念到技术层面的和谐统一。如何正确看待保健措施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如何制订适合本猪场的保健程序,如何把保健措施与养猪生产的其他环节有机结合,是最大限度的控制疫病风险,实现绿色、健康、高效养殖的关键。
1常用的保健药品的分类
根据近几年来猪场普遍发生的疾病,笔者做了大量的临床及药敏试验,有效地控制了一些猪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蔓延。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磺胺六甲、四环素类、阿莫西林等),抗病毒中药(如黄芪多糖、板蓝根),抗原虫药(如三氮咪、苯尿咪唑、磷酸佰胺喹等),抗寄生虫药(如伊维菌素、芬苯哒唑),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如黄芪多糖、多种维生素、转移因子等),营养补充剂(如各种氨基酸、右旋糖酐铁、多种维生素等)综合应用,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保健措施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相结合
2.1 各种应激均可降低猪免疫系统功能,造成免疫失败和猪场多种疾病的暴发。如断奶、转群、去势、并圈、疫苗注射、圈舍卫生差、圈舍空气质量差(如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高等)、低温、高湿、高温、密度过大以及长途运输等。因此,在高度应激情况下,应改善环境,加强消毒,用电解多维饮水,以预防和降低应激。
2.2 在各种应激条件下,机体防御机能下降,病原微生物很容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进入体内大量繁殖而发生疾病,此时应用药物及时预防,做好猪场保健。
2.3 应激条件下,打破了机体的平衡。正常情况下喉头就存在巴氏杆菌,肠道中致病性大肠杆菌与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共同存在,附红细胞体与机体防御功能处于动态平衡,在各种应激条件下,机体防御系统功能下降,打破了机体的平衡,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大量繁殖而发生疾病。
2.4 应激条件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机体产生抗体的量少,免疫效果差,保护力低。所以,应激条件下最好不做疫苗。
3猪场保健应首先保证合理的营养水平,杜绝霉变饲料的使用
3.1 机体免疫蛋白、激素与各种消化酶都是参与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这些物质的合成都离不开合理的营养水平的供给,如果饲料中营养配比不合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这时进行药物保健便是背本趋未。
3.2 霉变饲料(主要是指霉变玉米)中的黄曲霉素、赤霉烯酮、T-2毒素、烟曲霉素、呕吐毒素等会造成猪体的霉毒素蓄积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免疫抑制,母猪可以通过血液、乳汁传给乳猪,以致乳猪也带毒,进而免疫抑制,防疫失败,这时再优秀的“三针”保健药物也毫无意义。
4猪场保健与可靠的免疫措施相结合
4.1 由于我们至今没有发明出特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所以很多病毒性猪病(如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圆环II型病毒)仍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大猪病。可靠的免疫才是控制这些病毒性猪病的有效手段。
4.2 引起猪多种疾病并发的主要原因是机体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碍障,致使疫苗免疫失败,引发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如在疫苗免疫之前不用有效的药物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净化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往往会造成免疫失败。
4.3 许多猪场只重视疫苗免疫,忽视药物预防和药物保健,认为只要做好疫苗免疫就可养好猪,这就是所谓的疫苗万能论。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多数疾病现在还无疫苗可供使用,现有的一些疫苗有的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猪群存在免疫缺陷性疾病,如果不重视药物预防和药物保健,则很难保证猪群健康,科学方法是合理的免疫程序与有效的药物预防相结合,相互补充,综合利用。
5影响猪场药物保健效果的原因
5.1 使用的药物选择不合理,许多猪场在防治疾病时存在以下问题:①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和诊断不准确,盲目用药;②一些养殖场为降低药物成本,选用价格便宜的伪劣药品或药物使用比较单一,没有配伍用药;③药理知识不足,药物配伍不合理,甚至于出现配伍禁忌的情况;④治疗时往往只采用对症治疗,针对引起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药物较少。
5.2 药物使用的阶段不合理。一是疾病防治时只重视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药物预防和药物保健,如提高营养、加强消毒、改善环境、加强免疫、三针保健计划、饲料中加药等措施,忽视了母猪的净化和免疫调节,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起到一定效果,但不能有效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蔓延。大量成功的实践证明,只有重视了母猪的饲养管理及母体的净化和免疫调节,才能有效控制猪群的发病;二是在疫苗使用前没有进行机体净化和免疫调节,引起免疫失败,造成疾病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