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种公羊肠毒血症的实验室诊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28  来源:《中国兽医杂志》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30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4团育肥羊场饲养有陶赛特品种的种公羊16只,每只羊单独圈养,饲料以玉米、麸皮、油渣、干草苜蓿为主,配种期间加喂鸡蛋及高蛋白质饲料。其中6号种公羊于2007年1月23日凌晨死亡。报告如下。

1临床症状:6号种公羊膘情一般,有呕吐病史。曾用硫酸镁和植物油灌服缓泻,并行输液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未见好转。该种羊于2007年1月18日病情加重,呕吐持续不断。发病时体温正常(38.5℃),瘤胃音弱,后肢行走摇摆。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后无效并于1月23日死亡。

2剖检变化:肝、肺眼观正常;心包积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软;脾脏淤血稍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肾脏呈深紫红色、肿大、软化呈脑髓样;瘤胃中有少量食物,硬如石头,真胃、辨胃、网胃空虚,真胃严重充血、出血,胃黏膜呈现鲜红色;十二指肠、小肠、肠系膜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

3实验室诊断

3.1无菌采取肾脏、肠黏膜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少量革兰氏阳性杆菌。

3.2无菌采取肾脏、真胃病料,分别接种于厌气肉肝汤和鲜血琼脂平板并在厌氧条件下培养24 h。血液琼脂平板上长有灰色、圆形、中央隆起、表面湿润的直径2~3 mm的大菌落,菌落周围有溶血环。厌气肉肝汤生长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的革兰氏染色阳性的呈单个或2~3个相连的粗大杆菌,芽孢位于菌体两端或一端。

3.3实验动物接种:取死亡羊小肠内容物用无菌生理盐水5倍稀释,用滤纸过滤;取18~20 g小鼠6只,分成2组,每组3只;试验组每只注射0.5mL肠内容物滤液,对照组每只注射0.5 mL无菌生理盐水。在注射1 h内试验组3/3死亡,对照组3/3健活。 无菌采取病羊肾脏组织5 g剪碎,加25 mL无菌生理盐水研磨,静置15 min取悬浮液,按上述方法注射小鼠。在注射4 d后,试验组3/3死亡,对照组3/3健活。取死亡小鼠肝脏、肾脏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的粗大杆菌,芽孢位于菌体一端。

4讨论与小结

4.1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初步判定本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羊肠毒血症。魏氏梭菌广泛生存于土壤、污水和人畜粪便中,羊只采食了被芽孢污染的水和饲料进入消化道后,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而引起发病。

4.2本病多发于春夏之交和秋季牧草结籽后,多呈散发流行,由于该团种公羊是圈养所以发病与季节关系不大。据了解由于饲养不合理,饲喂精料过量而影响了肠道的正常活动与分泌机能。此外运动不足,使肠道蠕动变弱甚至弛缓也可能是引起本病的原因之一。

4.3每年春、秋定期用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三联四防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注射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对于发病羊只要及早发现,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或用特异性抗血清进行治疗可能收到一定疗效。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