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技术 » 药理毒理 » 正文

穿心莲内酯抗SLT-Ⅱe致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及ET-1的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2-2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468
核心提示: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是猪水肿病(ED)的主要致病因子[1,2]。目前的研究显示:SLT-Ⅱe致病机制是通过对其靶细胞-肠黏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Ⅱe)是猪水肿病(ED)的主要致病因子[1,2]。目前的研究显示:SLT-Ⅱe致病机制是通过对其靶细胞-——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引发细胞分泌机能的改变,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影响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3]。NO与ET-1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对作用相反的因子,分别有舒张和收缩血管的作用[4,5]。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调控NO与ET-1的释放平衡来调节血管的功能[6]。

穿心莲内酯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有效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具有调节血管舒缩[7]、抗血栓及血小板聚集[8]等多种作用,对机体内微循环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旨从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分泌NO与ET-1的角度,探讨SLT-Ⅱe具体的致病机制以及穿心莲内酯抗SLT-Ⅱe损伤RIMMVECs的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DMEM(Gibico);标准胎牛血清(Gibico);SLT-Ⅱe粗提物(扬州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穿心莲内酯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北京农学院实验室提供);NO试剂盒(深圳晶美公司);ET-1试剂盒(上海尚柏生物公司)。

1.2方法

1.2.1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传代培养

选取第10代的细胞进行消化, 所得细胞液用完全培养基稀释,将细胞密度调整到5 ×104 个?mL-1,充分混匀后接种至96孔的培养板中,每个孔接种0.2 mL,然后置入CO2 培养箱中静止培养48 h。

1.2.2试验前细胞计数

培养48h 后,定时消化三孔细胞作计数,当细胞数量增至1×105 个?mL-1 时,用于实验。

1.2.3分组方案

各孔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LT-Ⅱe组、SLT-Ⅱe+穿心莲内酯1组和SLT-Ⅱe+穿心莲内酯2组。空白对照组加DMEM维持培养基,其余三组加含有10μg?mL-1 SLT-Ⅱe的DMEM维持培养基,2h后再向SLT-Ⅱe+穿心莲内酯1组和SLT-Ⅱe+穿心莲内酯2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 μg?mL-1、20μg?mL-1的穿心莲内酯液,置于CO2 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1.2.4取样

每组分6 h、12 h、18 h三个观测点,在各时间点取样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和ET-1的含量。

1.2.5测定

NO的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使用分光光度计于530 nm 处检测。

ET-1的测定用ELISA法,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使用酶标仪于450 nm 处检测。

1.2.6数据统计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

试验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试验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法。

2结果

2.1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抗SLT-Ⅱe对RIMMVECs分泌NO的影响

表1 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抗SLT-Ⅱe对RIMMVECs分泌NO的影响(治疗组)(±S μmol?L-1)(n=3)

组别

6 h

12 h

18 h

空白对照组

12.82±1.75

14.73±2.84

16.45±2.31

SLT-Ⅱe组

16.45±0.88

19.50±3.19

32.68±2.29**

SLT-Ⅱe+穿心莲内酯1组

15.49±2.30

21.22±2.06**

31.34±2.82**

SLT-Ⅱe+穿心莲内酯2组

17.02±3.26

15.69±2.32

16.25±4.8△

注:与空白组对照,** p<0.01,* p<0.05;SLT-Ⅱe组与SLT-Ⅱe+穿心莲内酯1组,SLT-Ⅱe+穿心莲内酯

2组对照,△△ p<0.01,△ p<0.05。

2.2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抗SLT-Ⅱe对RIMMVECs分泌ET-1的影响

表2 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抗SLT-Ⅱe对RIMMVECs分泌ET-1的影响(治疗组)(±S pg?mL-1)(n=3)

组别

?6 h

12 h

18 h

空白对照组

1.33±0.55

2.32±0.45

2.91±0.61

SLT-Ⅱe组

10.27±1.21**

9.56±1.41**

8.35±0.89**

SLT-Ⅱe+穿心莲内酯1组

10.31±0.81**

9.93±1.33**

7.71±0.59**

SLT-Ⅱe+穿心莲内酯2组

12.47±1.19**△△

13.08±0.53**△△

13.67±0.61**△△

注:与空白组对照,** p<0.01,* p<0.05;SLT-Ⅱe组与SLT-Ⅱe+穿心莲内酯1组、SLT-Ⅱe+穿心莲内酯

2组对照,△△ p<0.01,△ p<0.05。

3讨论

NO与ET-1之间均以cGMP为中介,两者之间存在着反馈性调节[9],共同维持着正常的血管舒缩。两者分泌量一旦发生紊乱,势必破坏机体内正常微循环的进行。由表1和表2看出,SLT-Ⅱe组中NO的分泌量仅仅在第18h极显著高于空白组,在第6、12 h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ET-1在第6、12、18h与空白组相比均极显著升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受到SLT-Ⅱe刺激后,通过自身的保护机制发挥作用,ET-1首先开始分泌,以抑制NO—cGMP途径,使NO的分泌量在12h内未显著升高,细胞内的cGMP水平也未明显升高。作用一段时间后,SLT-Ⅱe逐渐发挥毒性作用,而细胞自身的保护力逐渐下降,出现了失代偿的状况,ET-1逐渐无法遏制NO的合成,NO大量分泌,ET-1反被NO抑制,分泌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NO在18h达到分泌高峰,并通过NO—cGMP 途径,使细胞内的cGMP水平增高而导致血管舒张,进而使机体发生水肿。由此我们认为,SLT-Ⅱe致病机制主要是作用其靶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后,细胞通过自身保护力首先分泌ET-1来抑制NO分泌量的升高,但最终毒素的持续作用使细胞失去自身保护力,NO大量分泌导致微血管舒张,间隙增大,组织液进入组织间隙的量增多,造成组织水肿。在SLT-Ⅱe的致病机制中,NO是主要的致病因子,而ET-1作为与NO作用相反的细胞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起着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穿心莲内酯目前已经成为抗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之一。有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具有调节血管舒缩的作用[10]。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SLT-Ⅱe+穿心莲内酯1组(5μg?mL-1穿心莲内酯)中NO的分泌量逐渐升高,且在12、18h高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较SLT-Ⅱe组差异不显著;ET-1分泌量各时间段均较空白组高,且呈略微下降趋势,较SLT-Ⅱe差异均不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5μg?mL-1穿心莲内酯对SLT-Ⅱe作用后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力较弱或没有保护力。5μg?mL-1穿心莲内酯作用后,微血管内皮细胞迅速分泌ET-1,但是ET-1的分泌量较SLT-Ⅱe组没有显著的升高,无法抑制NO—cGMP途径,NO大量分泌,cGMP水平升高从而导致细胞的损伤。SLT-Ⅱe+穿心莲内酯2组(20μg?mL-1穿心莲内酯)中NO分泌量略有降低,在各时间段与空白组均无显著差异,而在18h显著低于SLT-Ⅱe组;ET-1分泌量略有升高,各时间段极显著高于空白组,且极显著高于SLT-Ⅱe组。分析原因可能是,20μg?mL-1可以使ET-1在18 h内均保持较高的分泌量,抑制了NO—cGMP途径,使NO无法大量分泌,且分泌量能够回复到生理状态时的水平,进而起到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近年来穿心莲内酯对心血管方面的药理研究很多,但试验多以主动脉、脐静脉等为研究对象,对微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甚少。本试验的结果表明,不仅仅是对大动脉、大静脉,穿心莲内酯对机体的微血管同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虽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基本上可以认定,穿心莲内酯是通过刺激细胞分泌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的ET-1,来抑制SLT-Ⅱe刺激后分泌的主要的致病因子——NO的合成,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这一结论再次验证了之前“在SLT-Ⅱe的致病机制中,NO是主要的致病因子,ET-1对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力”的推测。

综上所述,NO分泌量的升高是SLT-Ⅱe引起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直接因素。微血管内皮细胞受到SLT-Ⅱe的作用,通过自身的保护机制,首先使ET-1快速升高,以抑制初期NO分泌量的升高,随后NO开始大量分泌而导致细胞损伤。此外,在18h时间段内,20μg?mL-1穿心莲内酯可以使SLT-Ⅱe作用后的ET-1保持稳定的分泌,NO分泌量不显著升高,从而对SLT-Ⅱe所致微血管损伤及微循环的障碍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