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2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8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病也叫革拉泽氏病,(Glasser)是一种严重危害乳猪和保育猪的传染病。近年来在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猪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乳猪断奶成活率和保育猪育成率障碍性因素,特别是在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圆环病毒2型感染以后,总是伴随着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是圆环病毒2型的影子。据湖北、河南、山东、湖南等27个大猪场不完全统计,该病引起的死亡率达7.8%,致残率达10%,一些新发病的猪场疫病表现得更加猛烈,损失更大,由于该病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临床上多种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在生产上很棘手。正确认识该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能有效地降低本病的发生并减少损失。根据现有资料,本文拟对副猪嗜血杆菌病作一综合性概述。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现

1910年,研究者在患有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的病猪的渗出液中发现了这种革兰氏阴性细菌,第一次报道它是该症状疾病的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个血清型,还有20%以上的分离株不能分型。各血清型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极大的差异,其中血清1型、5型、10型、12型、13型、14型毒力最强,感染动物常急性发生;血清2型、4型、8型、15型为中等毒力,患猪死亡率低,但出现败血症状,生长迟滞;3血型、6血型、7血型、9血型、11血型感染猪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在中国、日本、法国、美国、西班牙、加拿大,以血清4型为优势型,血清5型也经常分离到。澳大利亚和丹麦流行的是血清5型和13型。

(3)垫料的管理在控制球虫病上具有重要意义,垫料的管理不可忽视,其总的要求是:松、干、薄。

(4)高密度饲养是一种不良致病因素,当密度过大,鸡舍内空气较差,球虫病的发病率较高。

(5)网上饲养感染球虫病的机会是极低的。

饲料因素 饲料中的各种抗营养因子,如单植酸、宁酸、棉酚和抗胰蛋白酶等,饲料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K缺乏,限制饲养,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等都使球虫病的发生率提高。优质全价饲料能提高机体对球虫病的抵抗能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饲料组分在控制球虫病上具有重要意义,饲喂粗沙子、颗粒饲料及粗纤维饲料也会降低球虫发病率。

剖检病变

典型的病理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可见胸腔内有大量的豆腐渣样纤维素渗出物,覆盖在肺脏、心脏以及肋胸膜表面,甚至心脏、肺脏以及肋胸膜的粘连;严重的慢性病例可见纤维素性腹膜炎,在肝脏、肠管的浆膜面上有大量的纤维素样渗出物;浆液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部位一段性的肿胀,关节腔内呈现淡黄色、透明的关节液,黏稠;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卡他性炎,暗红色,切面湿润,有大量浆液流出。

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或血清学鉴定,在血清学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

在临床上本病应与猪滑膜支原体病、猪链球菌病、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进行鉴别。

综合防治

本病在猪场一旦得到确诊或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必须紧急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进行药物预防,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感的药物。

加强饲养管理,执行卫生防疫消毒制度。降低饲养密度,保证猪舍通风,确保饲料没有霉菌毒素的污染,定期对猪场内环境及猪体进行喷雾消毒。

消除各种诱因,减少各种应激,尤其要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预防免疫工作。

定期药物保健。重点控制好猪群四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高峰期:断奶前后、8周龄~9周龄、13周龄~14周龄以及17周龄~18周龄。

断奶前后:28日龄、35日龄以及42日龄适用赛福龙(主要成分:1克头孢噻呋钠)每千克体重3毫克~5毫克,肌肉注射。

8周龄~9周龄:饲料中添加氟尼康(主要成分:20%进口氟苯尼考)400ppm、高林(主要成分:50%复方阿莫西林钠)400ppm,同时配合50%复方黄芪多糖400ppm,混合拌料,连用5天~7天。

13周龄~14周龄:饲料中添加氟尼康300ppm、泰妙龙(主要成分:80%延胡索酸泰妙菌素)200ppm,同时配合50%复方黄芪多糖350ppm,混合拌料,连用5天~7天。

17周龄~18周龄:饲料中添加氟尼康250ppm、高热肺舒(主要成分:林可霉素、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700ppm,同时配合50%复方黄芪多糖200ppm,混合拌料,连用5天~7天。

定期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母猪可使用灭活苗免疫,产前40天初免,产前20天二免;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10日龄到60日龄子猪均进行紧急免疫,每次1毫升,间隔15天增强免疫一次。

治疗措施

上午:赛福龙(主要成分:1克头孢噻呋钠)每千克体重5毫克,赛福伴侣(主要成分:2%黄芪多糖)每千克体重0.2毫升,混合肌肉注射。

下午:氟奇金方(主要成分:20%氟苯尼考)每千克体重0.05毫升,无名高热康(主要成分: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每千克体重0.2毫升,分别肌肉注射。

全群投药:高林、氟尼康以及50%复方黄芪多糖混合拌料,连用7天~10天。

对于严重厌食病例,可使用高林、氟尼康以及50%复方黄芪多糖进行混饮,连用3天即可控制病情。

小结

本病属于典型的条件性、应激性疾病,在子猪断奶、转群、长途运输、气候骤变、饲料更替、饲养密度过大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时,均易诱发本病的发生。因此,猪场采取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策略,可有效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猪群的危害,同时应定期进行消毒,外购猪应及时采取隔离、药物保健策略,以确保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