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一起獭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治体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09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55

一、发病情况

河南省叶县某獭兔场饲养150多只獭兔,2008年8月27日早上发现70日龄的兔突然死亡2只,随后生产母兔和断奶兔也相继感染发病,几乎每天都有2~5只兔突然死亡,多的达12只,截止9月2日共发病死亡37只。发病率为24%,病死率为100%。

二、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为突然发作,病程短,生前未发现明显的异常现象,有的早上吃食正常,中午活动自如,下午便突然死亡。有的在前1天饮食和活动均无异常,第2天早上发现已死在兔笼里。有的兔病初精神沉郁,厌食或绝食,喜饮水,眼半睁半闭,粪便不成形,很快变成带血色、胶冻样、黑色或褐色稀粪,且伴有特异腥臭味,肛门周围、后肢、尾部被毛被粪便污染。患兔严重脱水,腹部膨胀,轻摇兔身可听到“咣当咣当”的拍水声,提起病兔,稀粪从肛门流出。病兔后期可视黏膜发绀,双耳发凉,四肢无力,呈现昏迷状态,逐渐死亡。部分患兔死前口吐白沫,抽搐,尖叫一声,痉挛而死。多数病例从粪便变形到死亡约12小时内,个别兔于2日内死亡。

三、病理变化

共解剖6只死兔,其中5个病例胃内充满内容物和气体,胃黏膜糜烂、脱落,胃底部、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严重充血,并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和糜烂。有4只兔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薄而透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3只兔肝脏肿大、质地脆易碎,2只有黄色斑块,胆囊肿大,充满墨绿色胆汁。脾脏肿大,有出血斑块。肾脏瘀血,6只兔膀胱内全部积有茶色尿液。2只兔心包积液,心肌松弛膨大,血管怒张,呈树枝状,心内、外膜散布小出血点。

四、实验室诊断

镜检 取病死兔空肠、盲肠内容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两端稍钝圆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呈单个或双链,菌端较齐,似有荚膜。

动物试验 取病死兔盲肠内容物,用生理盐水1∶1稀释,离心后取上清液过滤,0.5 毫升腹腔注射小白鼠5只,小白鼠在12小时内死亡3只,12~24 小时内另2只也死亡。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可初步诊断为兔产气荚膜梭菌病。

五、防治措施

控制疫情 在每100千克饲料中拌入50%的土霉素预混剂400克,全场兔连喂5天,同时饮用0.01%的高锰酸钾水。

紧急预防接种 全群兔紧急接种家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灭活疫苗(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每只兔皮下注射2毫升,间隔一周再注射魏氏梭菌疫苗2毫升。

对症治疗 对出现厌食症状的病兔,每只口服食母生6克,胃蛋白酶2克,并用5%的生理盐水20~40毫升加入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10~30毫升、维生素C 1毫升腹腔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

彻底消毒 对病死兔挖坑深埋,彻底消毒不留后患;兔场周围环境和兔舍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对金属、水泥板笼用火焰喷灯消毒;对水槽、料槽用1:2000的聚维铜碘洗刷、浸泡消毒。

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饲料喂量、增加青草喂量,尽可能减少各种应激。

通过采取以上防治措施,9月12日追访,除9月3日死亡1只兔外,近9天来再无死兔。笔者建议本场幼兔断奶后接种家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灭活疫苗,每兔2毫升,间隔1个月加强免疫1次,每兔2毫升,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每兔2毫升。

六、防治体会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试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疾病控制结果,可以证明该兔场发生的疾病是兔产气荚膜梭菌病。

本病病原菌为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芽孢,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粪便、低质饲料和人畜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卫生条件差、气候骤变、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良、饲料突然改变、搭配不当、精料过多而粗纤维不足时,使兔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产气荚膜梭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使兔中毒死亡。

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为消化道、皮肤和损伤的黏膜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秋三季多发。各种年龄兔均可发病,幼兔和青年兔发病率最高。为此,平时应加强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兔场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注意灭鼠灭蝇;注意饲料合理搭配,特别是粗饲料不可缺少;搞好饮水卫生;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将家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纳入正常免疫程序中,并使用国家批准生产的合格的兔用疫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