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况及症状
本县古北乡同结村一社苏某共养绵羊46只,2003年2月中旬开始陆续有8只羊发病。初期病羊下颌肿大,继之乳房和腹部皮肤形成直径约为5 cm左右、单个或多个肿块,表面呈蓝紫色,挤压有淡黄色的液体渗出。其中2只孕羊腹部皮肤化脓、溃烂、流出脓汁,已形成瘘管,另有几只羊乳房已形成局限性或结节弥漫性肿胀,触之热而坚硬,部分乳头已坏死,挤压未坏死的乳头时流出混浊的液体,乳房畸形,病羊采食逐渐减少,消瘦,体温在39.3~39.8℃,眼结膜稍红。
2 实验室检验
(1)取瘘管部脓汁少许于玻璃皿上,用水洗净置载玻片上,然后加入1滴15%氢氧化钾混匀溶解脓汁,放在显微镜下发现灰色、灰黄色硫黄样颗粒状聚集物,即放线菌菌丝。(2)取病变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阴性、不规则的杆菌,有的形成中心和外周均为红色的稍呈放射状的菌丝。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性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羊放线菌病。
3 防治
(1)病灶皮肤化脓破溃、有脓汁流出,形成瘘管的,先实施手术后用药。方法是:将病羊保定,患部剪毛,碘酊消毒。切开患部皮肤,用纱布擦净脓汁,然后用双氧水反复冲洗干净。有瘘管的连同瘘管一同切除,造成新鲜创,然后用浸有碘酊的纱布填塞,每天更换1次。
(2)患部周围注射10%碘化钾和链霉素,每天注射1~2次,连注5天。
(3)其他病羊内服碘化钾,每次小羊0.5~0.8 g,大羊每次1~1.5 g,每天2次,连用2周。重症的静脉注射10%碘化钾20~35 ml,隔日1次,共用3~4次.
(4)乳房肿胀有硬节的,先挤出炎性物及脓汁,后向乳房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1支或乳炎王半支。
(5)圈舍用消特灵彻底消毒,并用电解多维饮水。经采取上述方法治疗半月,病羊逐渐痊愈,未有新病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