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鸭瘟的防制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25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46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也称鸭病毒性肠炎,有部分病鸭的头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经济损失严重,是对养鸭业威胁最大的疫病之一。

一、流行特点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鸭均可感染本病。在自然流行中,成年鸭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而1月龄以内的雏鸭发病较少。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在春秋鸭群的运销旺季,最易发病流行。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还可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生殖道而感染。在病毒血症期间,吸血昆虫是潜在的传播途径。鸭瘟病程较长,感染鸭群一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例,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病鸭,整个流行过程约为2~6周。如果是免疫鸭群感染,流行期可达2~3个月。

二、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鸭发病的潜伏期为3~4天。感染的鸭群最初出现无症状死亡,死亡率突然升高。产蛋鸭在死亡率升高的同时,产蛋量可下降25%~40%。随着病程的进展,更多病鸭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顿,羽毛蓬乱无光泽,伏地不愿走动,低头缩颈,食欲减少或不食,渴欲增加。两腿发软,步态蹒跚,经常卧地,行走困难,如若强行驱赶,则见两翅扑地而行走。此时病鸭不愿下水,若强迫其下水,也不能游动,并挣扎回岸。病鸭眼周围湿润、流泪,有的附有脓性分泌物,把两眼粘合。

病鸭呼吸困难,常伴有湿性啰音,眼、鼻孔常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流出,眼睑水肿,不能睁开。翻开眼睑可见眼结膜充血或有点状出血出现,甚至溃疡。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病鸭下痢,排绿色稀便,有时为灰白色,肛门周围羽毛被污染,常附有稀便结块。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时黏膜松弛外翻,黏膜面附有黄绿色伪膜,不易剥脱。

发病后期体温下降,体质衰竭,不久死亡。急性病例一般为2~5天;慢性病例一般在7天以上。有少数病鸭存活,表现为消瘦,生成发育不良。角膜混浊较为典型,严重时常形成单纯性溃疡性角膜炎。产蛋鸭群的产蛋率减少,一般减产30%左右,随着死亡率的增高,可减产60%以上,甚至停产。

三、病理变化

病死鸭的病变以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全身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斑点或坏死。皮下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胶样浸润,尤以大头瘟典型病例较为严重,切开肿胀的皮肤,即刻流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口腔舌下部、咽喉周围见有溃疡灶。食道黏膜具有纵性排列的灰黄色伪膜覆盖,此伪膜不易剥脱,剥脱后呈现出不同大小特征性的红色溃疡灶。腺胃黏膜有出血斑点,有时在腺胃与食道膨大部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膜下层充血,呈带状。

肠黏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盲肠扁桃体出血,小肠浆膜上有出血性环状带。肝脏轻微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点。脾脏呈黑紫色,体积缩小。心内外膜、心冠脂肪有点状和刷状出血。胸腺和腔上囊也常有出血性病变。卵泡充血、出血、变性和变色,卵泡破裂后引起腹膜炎。

四、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鉴定 以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鸭新鲜的肝、脾,剪碎研磨后加无菌生理盐水,制成1:5的悬液,添加双抗(青、链霉素各2000单位/毫升)处理,置于冰箱内作用4小时,经3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接种于11日龄鸡胚6枚和12日龄鸭胚4枚,0.2毫升/枚,同时设无菌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分别4枚。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72小时。结果接种病料的鸡胚发育正常,鸭胚全部死亡,剖检鸭胚可见胚体发育不全,有充血、水肿、出血症状,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组全部存活。

2.动物试验 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脏,剪碎研磨后,加无菌生理盐水制成1:5的混悬液,加双抗处理,置于恒温箱内作用1小时,经3000转/分钟离心,取上清液备用。取10日龄未经免疫的健康雏鸭10只,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注射抗鸭瘟血清1.5毫升/只,第二组不注射抗鸭瘟血清,经24小时,两组同时注射备用的上清液,0.3毫升/只。结果注射抗鸭瘟血清的雏鸭3天后全部健康存活,第二组3天后全部死亡,剖检死亡雏鸭,可见口腔、食道内有黄色分泌物,黏膜上有伪膜,剥离伪膜下有溃疡,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等鸭瘟病理变化。

3.中合试验 取接种病料死亡的鸭胚尿囊液2份,各4毫升,加青、链霉素各2000单位/毫升处理备用。取10枚10日龄的鸭胚,分成2组,4枚/组,第一组用抗鸭瘟血清与等量的尿囊液充分混均,置于37℃条件下作用1小时,再接种第一组鸭胚;第二组不加抗鸭瘟血清,接种鸭胚,0.2毫升/枚,置于37℃恒温箱培养3天。结果第一组全部存活,第二组全部死亡,剖检死胚可见胚体水肿、充血。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在本病的初发地区,为了进一步确诊,需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

另外,鸭瘟有些方面与鸭巴氏杆菌病很相像,在临床上应当加以区别。(转下页)

五、防制措施

1.一旦发病,全群鸭注射抗鸭瘟高免血清,2毫升/只,先注射假定健康鸭,后注射发病鸭,每只鸭换一个针头,做到彻底消毒。也可用信得吉康(α-IFN,山东信得科技生产)肌肉注射,0.3毫升/只,1次/天,连用2次。

2.用植物血凝素饮水,0.1克对水1000毫升,3次/天,连饮3天。在不饮上述药液时,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227克加水150千克、0.1%维生素C和维生素K3,连饮3~5天,对病鸭的康复将起到良好作用。

3.能采食的病鸭,可在饲料中添加鸡康灵微粉(含双花、黄芩、板蓝根、大青叶、公英等),250克拌料100千克,连用5~7天。

4.也可用中药进行治疗,其方剂为:双花、连翘、黄柏各50克,防风、石膏、蒲公英各75克,加水3000毫升煎出药液,拌于饲料中喂给,1剂/天,连用3剂。

5.为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可在饮水中添加复方阿莫西林(或氟苯尼考),25克对水100千克,连用3~5天。

对于该病的预防,定期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可用鸭瘟弱毒疫苗免疫接种,雏鸭20日龄首免,2羽份/羽,4月龄二免,3羽份/羽,接种后4~5天即可产生免疫力,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即可。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