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叫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或非脓性心肌炎为其主要特征。各种年龄的犬均可发生,但以幼犬发病率高,死亡率10~50%。
1 发病情况
近年来我县犬市兴旺,犬的引种增多,加之缺乏严格的检疫,所以临床感染率较高,并且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前来我站诊治的21例病例中,其中出血性肠炎16例、非脓性心肌炎5例,经治疗18例痊愈,2例死于心肌炎、1例因治疗不及时终因衰竭死亡。
2 临床诊断
本病在临床上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即出血性肠炎型和非脓性心肌炎型。
2.1 出血性肠炎型
病犬初期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喜卧,鼻镜干燥,呕吐,先吐出食物,后吐出黏液或黄绿色液体,严重者呕吐频繁,夜间尤频,致使胃黏膜受损,呕出黏液中带有暗褐色血液。发病1d后开始腹泻,粪便从稀呈黄绿色或灰黄色,覆有多量黏液膜,到最后呈番茄汁样腥臭血便,以后继而腹泻出粘鼻涕样肠黏膜。病初体温升至39.5℃以上,有些病犬在40℃以上,也有部分病犬体温无明显变化,在38℃~39℃之间,呼吸均匀,听诊无异常。病犬对在发病第3~4d,体温反而降到37.5℃以下,此时,病犬食欲废绝,精神沉郁,皮毛粗乱,眼球下陷,黏膜苍白,虚弱,不能站立,行动困难,如不及时抢救,终因严重脱水,肠毒素吸收导致休克而死亡。
2.2 非脓性心肌炎型
常发生于2月龄内的幼犬,病犬脉快而弱,心跳180~200次/min,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多来不及抢救而突然死亡,死后剖检发现心脏横径变大,心脏呈球状,心室扩张,心肌或心内膜有灰白色点状非化脓性坏死灶。
3 诊断
一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然后采用犬细小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确诊。
3.1 试剂盒组成
(1)孔反应板,即抗CPV多克隆抗体包被的微孔小皿;(2) 试剂1,即抗CPV单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3)试剂2、3,即地物显色剂A、B。
3.2 操作程序
(1)取病犬粪便1g,加生理盐水5ml,充分摇动后,静置5min;(2)取出微检盒中的小皿及试剂,用吸管加入2滴(100uL)上述粪便上清液于小皿中,静置15min后,用自来水冲洗5次并甩干;(3)加入试剂1、2滴,静置15min后,用自来水冲洗5次并甩干;(4)加入试剂2、3,各2滴,显色5min。
3.3 结果判定
5min内呈现蓝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4 治疗
(1)精制犬七联高免血清10ml肌肉注射,1次/日,4d后再注射1次;(2)止吐:用胃复康注射液5ml/㎏体重皮下注射,1次/日,连用2天;(3)止血:用维生素K3注射液10mg/㎏体重,肌肉注射,1次/日,连用2天;(4)抗菌消炎、止泻:5%葡萄糖20ml/㎏、氨苄西林25mg/㎏、替硝唑10ml/㎏体重、地塞米松磷酸钠5mg,混合后缓慢静脉注射,1次/日,连用2天;(5)心肌炎型病犬,心跳140次/min以上,脉弱而快者,按0.04 mg /㎏体重静脉缓慢推注毒毛甙K强心,必要时6h后再用1次;(6)本病发生后,及时隔离病犬,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环境应该进行严格消毒。
5 讨论与体会
每年坚持按免疫计划注射犬七联苗。幼犬6周龄进行第一次免疫,8周龄第二次免疫,12周龄第三次免疫,成年犬每年免疫1次。
本病主要由直接感染或间接感染。犬细小病毒由病犬的粪便、尿液、呕吐物、唾液中排出,污染的食物、食具及环境而使其他犬感染,并且康复的犬粪尿中有长期带毒的可能性,所以,严格的消毒和病犬隔离治疗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