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情况
2008年3月初,山东滨州市惠民县一养殖户所养的2000羽肉仔鸡,在育雏期第三天开始发病,表现拉稀便、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翅下垂,少数鸡张口呼吸等临床症状。投一些药物,但效果不佳,且死亡开始增加,至第6天时,已达到每天死亡10~20只,且采食开始下降,大群精神更加沉郁。
2 临床症状
雏鸡精神不振,闭眼嗜睡,个别鸡煽动翅膀,尖叫不安,有的鸡张口呼吸,排稀便或水样便,呈灰白色、黄色,多数腿干燥、脱水。
3 剖检变化
雏鸡卵黄囊壁水肿,卵黄吸收不良;肝脏肿大,肝表面被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肠粘膜弥漫性充血、出血;心脏被一层纤维性渗出物覆盖;气囊浑浊,并与肠壁粘连、肺脏出血,腺胃壁呈绿色;个别鸡有腹水。
4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诊断为大肠杆菌病。
5 治疗
根据用药史及发病程度,使用环丙沙星3克、头孢曲松钠2克、磷霉素钙2克同时溶于150斤水饮用,每天一次,连用4天。
在饲料中3倍量投服维生素C保健粉。同时饮用电解多维。
6 治疗效果观察
用药后两天,鸡精神明显好转,采食量、饮水量开始回升,死亡率也减少到每天3~5只,用药后四天基本控制了死亡,大群基本恢复正常。
7 分析与建议
由于大肠杆菌病是肠道内正常菌,广泛存在于饲料、垫料、禽舍内的灰尘中,当条件适宜,特别是由于雏鸡抵抗力弱,温度的变化等因素,这样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便表现出来。
由于初生雏鸡肠道内正常菌群建立较晚,加之经常在育雏期间,使用大量抗生素,这样便造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紊乱,使肠道菌群不平衡,造成拉稀。
由于种蛋在孵化过程中,感染了大肠杆菌,孵化出的雏鸡缺乏活力,卵黄吸收不良,腹部膨胀,在2~3日龄时死亡增多,所以在育雏期间一定要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良好通风,减少应激,尽量少用抗生素,特别是对机体刺激性较大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