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7日,青海省玛沁县拉加镇曲哇牧委会尼日达牧业社某牧户饲养的104只绵羊,有12只绵羊发病死亡。牧人述:绵羊得病后肚子胀,不吃草,常卧地。死前多数病羊口吐白色口涎,死后头弯转腹侧,有的病羊还出现拉稀,并告知羊群中还有7只病羊,请求笔者迅速前往牧户诊治。在牧户中笔者通过问诊,病羊症状观察,尸体剖检,动物疫苗接种实验,结果确诊本病为绵羊大肠杆菌病。经过7d的治疗,除一只绵羊病情严重发生死亡外,其余6只病绵羊在笔者的及时诊治下,全部治愈,牧户羊群恢复正常,现将该病的防治体会总结如下。
1 问诊情况
从牧户口述中得知,该病已发生有4d,牧人述:绵羊死亡12只,病羊曾用肌注人用80~160万青霉素治疗过4只,死亡4只。谈到羊群疫苗注射情况时,牧户直接说明羊群没有注射2007年春季羊大肠杆菌埃希氏灭活疫苗,民间兽医发给牧户的疫苗全部被抛丢。笔者1 7年基层工作实践经验,90%猜到此病是羊大肠,凡是疫情不断的地区,大都是家畜没有进行春季预防注射或疫(菌)苗接种质量差原因所造成疫病发生和流行。
2 症状观察
本病呈散发,即今日发生一、二、三、四只停1~2d又开始发生。病羊一般呈急性经过,病初症状不明显。因此不易发现病羊,晚上入圈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发现病羊死亡。早期主要症状是低头,吃草反刍停止。测温在41℃左右,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精神不振,后期肚胀,呼吸更加促追,吭声明显,扶之不起,嘴唇边上有少量泡沫状口涎,测温明显下降,头弯向一侧,少数病羊出现磨牙现象。临死作轻度挣扎,呈游泳状,大多数病羊从肛门排出粘稠黑色稀粪,少数混有血液和气泡,卧地而死。从发病到死亡为12~24h,一天不死者较少。
3 尸体剖检
笔者在疫区剖检了自然发病死亡的绵羊尸体4例,主要变化是尸僵不全,轻度臌气,血凝不良,皮下和肌膜上有出血斑点。心外膜有少量细小的出血点,肝充血,质脆。脾稍肿,呈黑色。肺稍发红,表面有出血斑点。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呈红色。肠出血,肠内容物稍红。
4 动物接种实验
将自然死亡绵羊取心血5~10m1,接种30~40d的一只健康羊羔。方法为口服,经12~24h内发病结果死亡。
病绵羊注射羊大肠杆菌埃希氏灭活疫苗后,症状明显,12h内发生死亡。
5 诊断
通过对牧户问诊,症状观察,尸体剖检,动物接种实验等结果确诊本病为绵羊大肠杆菌病。
6 防治
病羊和疑似病羊要从健康羊群中分开,严加隔离,并将现场死亡的病羊尸体深埋。羊圈用5%的来苏尔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健康羊群用羊大肠埃希氏灭活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大羊2ml,小羊lml。
在疫区笔者对牧户病羊曾用磺胺制剂,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效果很差,治疗3只,死亡3只。所以在工作实践中笔者选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最终用氯霉素静脉注射,大羊50~60万单位,小羊12.5~25万单位,每天一次,连用3d。同时病羊口服10~20g氯霉素片,结果治疗6只,治愈6只,效果很好。
7 防治措施
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羊大肠杆菌埃希氏灭活疫苗(青海兽医生物药物厂生产),用前将疫苗摇匀后绵羊皮下注射。3月龄以上的绵羊注射2ml,3月龄以下的绵羊注射0.5~lml。
8 讨论
在常发病地区用羊大肠杆菌埃希氏灭活疫苗接种,免疫效果很好。除用疫苗免疫外,防止死羊的血粪,脏器污染羊圈及周围环境可减少发病。此外搬圈也有减少和停止发病之作用,但应注意消毒工作。
专业技术工作人员要深入牧户,通过发放各种宣传材料,要在牧户中多举办畜牧防治知识培训班,广泛宣传绵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常识,要使牧民群众认识到预防注射是一项于国于民皆有利的措施,可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教育牧民群众不要食用或出售不明原因的病死畜肉,发现后要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同时要抓好每年的春季免疫注射,要求牧户真正做到“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彻底消灭免疫死角是当前有效控制绵羊大肠杆菌疫病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