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兔子突然抽搐 叫几声便死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27  来源:北方牧业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4332
  1 发病情况
  该兔场共养殖懒兔1500多只。该次发病的多为2~3月龄的青年兔,本批兔29日龄注射兔瘟疫苗首免,以后再也没有进行任何疫苗的免疫。 2008年6月25日开始发病并死亡,8天共有247只兔先后发病,死亡126只,死亡率高达51%。
  2 临诊症状
  本病例最急性的突然抽搐叫几声即死。大部分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气喘、被毛紊乱、兔耳聋拉,多数病兔体温在40℃以上,并伴有拉稀现象。死前常有挣扎、咬笼、全身颤抖等精神症状,倒卧后,四肢呈游泳状划动,最后惨叫而死,病程约2~3天。多数死兔鼻孔中留有泡沫血样,有的青年兔几乎未出现任何明显症状,在采食时突然抽搐,然后倒地而死。有的病兔眼内有白色分泌物,眼球昏暗。
  3 剖检变化
  有的病兔口、鼻孔、肛门、阴门等天然孔常有鲜红色分泌物,鼻腔、喉头和气管黏膜不同程度的发生瘀血和出血,特别以气管环出血较严重,气管充满大量的泡沫状液体,全肺出血。有的呈“红气管”气管,支气管内积有泡沫性血液,肺气肿,各肺叶均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块。肾瘀血、肿大,皮质有出血点,心脏瘀血,心外膜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肝瘀血、肿大、呈紫红色,质地脆弱,肝、脾均可见到灰白色米粒大坏死灶,胆囊增大,充满暗绿色脓稠胆汁,黏膜脱落。全身淋巴节多数肿大、出血。胸腔和腹腔内有淡红黄色透明积液。脑膜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脑硬膜瘀血,脑实质水肿,大脑纵沟和腹侧有针尖大出血点。胃外观灰白不均,幽门部胃壁水肿,黏膜脱落,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有小点状出血。淋巴结肿大,有针尖大出血点。
  4 实验室检验
  4.1 涂片镜检
  无菌操作取病死兔肝、脾、胸腔积液和眼分泌物及脑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在各涂片中均可见到多数散在、成对、构成“V”型、“Y”型或几个菌体成堆的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稍弯曲的小球杆菌。该菌无夹膜、无芽胞。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肝、脾、心血、脑组织及胸腔积液和眼分泌物接种血液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置37℃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在培养基上可见到圆形、露滴状、透明、边缘整齐且有溶血环的菌落。斜射透光显微镜检查菌落,可见蓝绿色闪光。再将菌落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内,置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肉汤培养呈均匀浑浊,有颗粒状沉淀,摇振试管时呈发辫状浮起,不形成菌环和菌膜。
  4.3 动物回归试验
  无菌采取病兔的肺、气管环、肝、肾等实质器官,按1∶10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后用组织匀浆搅拌器制成匀浆,冻融3次,用纱布过滤,注射给2只本室饲养的52日龄未进行兔瘟免疫的敏感兔,每只2毫升,并同时滴鼻和滴眼各3毫升,2只兔分别于42小时和50小时死亡,症状和病变与自然发病的基本一致。取死兔肝脏,用人的“O”型红细胞进行血、凝集试验,均为阳性,并在病死兔的肝、脾等器官中检出李氏杆菌。
  4.4 血凝试验(HA)
  取10只病死兔肝、脾分别磨碎匀浆,用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3000转/分钟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在96孔V型微量滴定板上按常规法用人“O”型红细胞进行血凝集试验,其中3份的血凝价为1∶512,7份的血凝价为1∶256,证明病料中均有大量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血凝抑制试验(HI):用已知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进行红细胞抑制试验,结果以上病料中病毒的血凝性均被该血清抑制,说明病料中的病毒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可确诊为兔瘟并发李氏杆菌病。
  5 防治
  5.1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搞好环境卫生,正确处理粪便、消灭鼠害。管好饲料、水源,防止污染,防止野兔及其他畜禽进入兔场。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兔笼用具及场地用绿威霸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死兔要深埋或烧毁。在日粮中适量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及一些矿物质,增强兔体抵抗力。同时用0.05%盐酸环丙沙星饮水,连饮3~4天。
  5.2 病兔立即隔离于空舍内,未发病的兔立即采用兔瘟灭活苗,每只2毫升紧急免疫接种。
  5.3 刚发病的兔,应用兔病瘟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每只注射2毫升/千克体重。
  5.4 已发病兔治疗:肌肉注射息热(主要成分:磺胺嘧啶等),每千克体重0.3毫升,每天2次,连用3天;肌肉注射红光宝(主要成分:卡那霉素等)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2次,连用3天;有结膜炎的病兔同时用2%棚酸水洗眼,洗后滴加氯霉素眼药水。如发生化脓性结膜炎可滴丁胺卡那霉素眼膏;对有神经症状的兔,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0.2毫升,连用3天;配合中药治疗,方剂:金银花、藤叶、山枙子根、野菊花、茵陈、钩藤根、车前草各2克,煎水灌服(本方剂为1~2千克体重的兔用量),连用3天;全群饲料内混四环素,浓度为600ppm,连用5天。经采取以上综合性的防治措施,5天后再没有新发病兔,病兔恢复正常。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