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铁力市境内某农场赵某饲养种獭兔56只和种肉兔(哈白、青紫蓝、比利时等)48只,共存栏仔兔、幼兔和青年兔1180只。因修建新兔舍,兔暂时饲养在远离居民点的一处旧仓库内,窄小,潮湿,通风不良。后来又下起了雨,因道路泥泞,饲料运不上来,精料给的很少,使兔缺乏营养。过了一段时间从外地购进5只种獭兔,未经检疫和隔离观察就放入兔群内饲养。随后发现5只幼兔死亡,次日又死亡8只,第3天有半数以上兔发病,死亡率达58.6%。据当地兽药店的兽医给诊断是大肠杆菌病,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均不见效。
2 临床症状
病兔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饮欲增加。被毛无光泽,伏卧不动,迅速消瘦。腹泻,排出带血的粪便,肛门、后肢、腹部等处的被毛被粪便污染。四肢发冷,磨牙,流泪,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眶下陷。死前常出现短时间的兴奋,挣扎狂奔,前肢俯卧,后肢支起震颤,最后倒地抽搐,角弓反张,尖叫而迅速死亡。
3 病理变化
共剖检14只病死兔,其中獭兔8只,肉兔6只,病理变化基本一致。可见病死兔鼻腔、喉头部和气管黏膜呈弥漫性充血、出血,呈红气管外观,在气管内有白色或淡红色带血的泡沫。肺脏水肿、充血,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心脏扩张,心包水肿,心内外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肝脏肿大,瘀血,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表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灶。脾脏瘀血、肿大,在被膜下有暗红色出血点。肾脏肿大,呈暗紫色,皮质有出血点。胃膨大,充满大量液体和气体,黏膜出血。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肠壁血管充血、出血、水肿。十二指肠病变明显肿胀,内腔扩张,呈急性卡他性或纤维素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4 防治措施
4.1 治疗方法
4.1.1 对未出现症状的假定健康兔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苗,成兔皮下注射2.5毫升,幼仔兔注射2毫升;出现症状的病兔用兔病毒性出血症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成年兔肌肉注射3毫升,幼仔兔2毫升。病愈后7~10天,接种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苗。
4.1.2 发病兔肌肉注射氟苯尼考,20毫克/千克体重,2次/日,连用3~5天,用复方阿莫西林饮水,25克加水100升,连饮3~5天。
4.1.3 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0.3克/千克饲料,连用5~7天,再用磺胺氯吡嗪钠(三字球虫粉),5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5~7天,可有效的控制球虫病。腹泻的可饮口服补液盐,2~3次/日,自由饮用。对于严重腹泻,出现脱水者,可用5%葡萄糖溶液30毫升、地塞米松0.1毫克/千克体重、硫酸庆大霉素2万单位/只,药液加温至37℃左右,进行腹腔注射,2次/天,以补充体液,调节电解质平衡。
4.1.4 在用上述药物治疗时,还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K3,在饲料中加入3%的红酒酵母多糖(一种微生态制剂)。对提高兔的抗病能力,加快病兔的康复将起到很好作用。
经采取上述综合治疗,5天后发病与死亡兔明显减少,7天后淘汰36只没有治疗价值的病兔,再未出现发病与死亡兔,10天以后基本痊愈。
4.2 预防措施
4.2.1 养兔场要定期消毒,环境、地面、粪板和尿沟等用3%的火碱喷洒消毒,笼具用火焰喷射消毒,可将粘在笼上的兔毛烧掉,以防到处飞扬造成空气传染。兔舍要用0.3%的过氧乙酸带兔消毒,发病期每天消毒1次。
4.2.2 接种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苗,皮下注射1毫升/只,哺乳仔兔注射后尚需在断奶后再注射1次。
4.2.3 预防球虫病,可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按33毫克/千克饲料,均匀的拌入饲料中喂给,连喂14天,再换磺胺二甲基嘧啶,交替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
4.3.4 平时预防大肠杆菌病,要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饲料、饮水的清洁,并要做到饲料的多样化,营养全面。可接种大肠杆菌灭活菌苗,皮下注射1~2毫升/只,7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个月,有很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