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云豹肺吸虫病的诊断与虫种鉴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07  来源: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468
     摘 要:  从汕头市某动物园一头病死云豹(Neofelis nubulosa)的肺脏中检出大量肺吸虫成虫。根据病理学解剖、寄生特点和虫体形态学鉴定,结果证明所分离的虫体为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i)。 
     关键词:  云豹;肺吸虫病;诊断;虫种鉴定 
     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寄生于犬科、猫科、灵猫科和人等终宿主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慢性病,兽主人次。并殖吸虫属吸虫纲并殖科并殖属,现已发现有50多个虫种和亚种,在世界的分布以亚洲地区最多,并以我国为主 [1,2] ,尤其江南、西南与东北各省山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2千万肺吸虫病患者,野生动物感染率也很高,故肺吸虫病是一个应当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Cobbold(1859)首次在灵豹肺脏中发现肺吸虫,提示了豹也是并殖吸虫的终宿主。云豹是我国一级保护珍稀动物,国内外报道云豹肺吸虫病的资料较少,因此,研究并鉴定云豹肺吸虫虫种为防治云豹肺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5月我们从一头病死云豹肺脏中发现了肺吸虫并对其进行研究和鉴定。 
  1材料和方法    
  1.1 病料  
  动物园送检病死母云豹一头,约25kg,9~10岁,死前2天出现精神沉郁、咳嗽、食欲废绝、后脚无力不能站立等症状,经园内兽医用抗菌素治疗无效。死前1小时大量咯血、呼吸困难、衰竭死亡。死后1小时对其进行病理解剖,发现肺部有包囊,并找到虫体。    
  1.2 虫体分离与形态观察  
  取眼科剪剪开肺部包囊,其中有虫体。用镊子取出虫体放入盛有37℃生理盐水烧杯中清洗,然后置镜下观察虫体形态并测量其大小。     
  1.3 虫体压片的制作与检查  
  从生理盐水中取出虫体,平放载玻片上,摆正位置,使腹吸盘置中,另取一玻片逐渐加压虫体直到隐约可见内部结构为止。虫体压平后盖上盖玻片镜检。也可按沈一平(2000)[3] 方法进行染色、脱色、脱水、透明处理。制成的压片在放大镜下观察虫体形状,并测量虫体大小;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内部结构;高倍镜下(16×100)观察体棘形状并测量其大小。    
  1.4 虫卵检查  
  挑选子宫饱满的虫体,生理盐水洗净,解剖显微镜下用眼科剪剖开虫体,摘出子宫,剪开后在加一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制成虫卵涂片,稍干后盖上盖玻片在8×40倍镜下观察虫卵形状并测量其大小。 
  2 结果 
  2.1 尸体剖检结果  
  病理剖检见云豹双肺萎缩,肺组织中生长有30~40个孤立、分散的吞豆大小包囊,部分突出于肺脏表现而显凹凸不平。剖开包囊,发现每个包囊中均有二只虫体,且虫腹相向呈拥抱状。包囊内壁呈灰白色,囊内有少量烂桃样坏死物。肝脏、脾脏表面有4~5个灰白色斑点,但没有发现虫囊和虫体。其他脏器和组织未见病变。 
  2.2 虫体形态   
  2.2.1 活虫体形态 呈红褐色,腹部扁平,背部隆起,很象半粒赤豆,虫体中心可见米黄色子宫体。虫体平均长8~9mm,宽4~5mm,厚4.0mm。长与宽之比值2∶1。 
    2.2.2 虫体压片镜检结果 压片虫体呈椭圆形,体表具有小棘,单生,形如尖刀状,体棘长8.5μm;基部宽4.3μm;口吸盘位于虫体顶端,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稍上方,口、腹吸盘大小、形状略同;左右两支肠管数度弯曲终于虫体尾部,肠管末端为盲端;子宫体巨大,弯曲成一团,因充满虫卵而呈米黄色;卵巢位于腹吸盘偏右下方,分6叶,形如指状;两睾丸位于虫体下方两盲肠支内侧,略小于卵巢,呈多叶状分支。 
  2.3 虫卵形态  虫卵金黄色,呈不太规则椭圆形,约70%可见卵盖。虫卵大小平均:长75.2μm,宽49.3μm。 
  3 小结与讨论   
  3.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特征,可诊断本病为肺吸虫病。对所分离的虫体、虫卵进行形态学检测,依据《中国并殖吸虫成虫分种检索表》[3] 进行检索,该虫种可鉴定为卫生并殖吸虫(P.w.)。根据染色体数目不同,P.w.可分为二倍体型、三倍体型、四倍体型和嵌合体型等。由于条件所限,本次诊断未能对其进行检测,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鉴定。 
  3.2 肺吸虫病是一类重要的食物传播性寄生虫病。P.w.寿命可达5~20年,生活史中的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及尾蚴诸阶段必须在其特定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体内发育增殖,而囊蚴则寄生于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类,犬科、猫科、灵猫科等动物因吞食带虫螺或蟹类食物而感染。P.w.还存在转续寄生现象[4,6] ,P.w.童虫可在家猪、鸡等转续宿主体内长期生存且保持对终宿主的感染性和侵袭力。该动物园的云豹为舍养,主要食物为猪肉、鸡肉,没有直接接触第一、二类中间宿主的机会。因此,该云豹感染P.w.,其感染途径可能有二:一是该云豹在进入动物园前(2000年)已自然感染P.w.。二是通过猪肉或鸡肉感染。     
  3.3 P.w.寄生于肺组织中形成肺吸虫囊肿,且每 个包囊中有一对P.w.;这是本病最典型的特征。包囊中的成虫每天可排卵9590~18850个(胜吕毅,1954),虫卵可通过气管排出体外,有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心脏、脑和脾的栓塞症而导致宿主急性死亡。虫卵在肺组织中引起卵周反应,并可形成结核样小结节。但是,本次病理解剖未发现P.w.虫卵在云豹体内组织或器官形成结核样小结节,这与朱启建[5] 等的研究一致。    
  3.4 病理解剖发现云豹的肝、脾表面有少量灰白色、质较实、中心微凹的斑点、这是P.w.幼虫在云豹体腔内移行时经过有关脏器留下的纤维化痕迹。感染P.w.后,幼虫穿过肠壁,可在肝脏、脾脏、肾脏、横膈、脑等脏器和组织中游行,最后定居于肺脏。虫体移行经过的脏器发生出血,出血点的病变形态有一定特征,可分为3个时期,早期:出血点表面色泽鲜红或暗红;中期:出血点表面为褐色,并附着灰白色的纤维蛋白;纤维化期:出血点已机化,中心微凹,形成灰白色纤维化斑点。因此,从云豹肝、脾纤维化斑点痕迹可以推断,该云豹并非近期感染P.w.。
  3.5 对同笼舍存活的另一头母云豹进行检查,未发现肺吸虫病临床症状。采集该母云豹粪便进行P.w.虫卵检验,亦为阴性。我们用吡喹酮(40mg/kg·日)进行防治,半年后随访,该母云豹未发现异常。 [ 作者:陈茂发, 翁绍潮等 ]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