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球虫与鸡蛔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08  来源: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456
  摘 要: 作者对齐齐哈尔市某个体养鸡场的雏鸡、中鸡混合感染鸡球虫与鸡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作了描述。 
    关键词: 鸡球虫; 鸡回虫; 混合威染; 诊治1 发病情况   
  某个体养鸡场3月末育雏6 500只,至45日龄时成活率为97%,中母鸡存栏3 400只。60日龄后  雏鸡群零星发病、死亡、每天3~5只不等。该鸡场有前后两栋鸡舍,前栋育雏,后栋养成鸡,共用一个调料间,4个饲养员同喂两群鸡,雏、成鸡均为平养,雏鸡分别于14日龄、30日龄间应用新城疫L(Ⅳ)弱毒疫苗进行滴鼻。育雏期间曾投过痢  特灵、白痢宁、土霉素等药物,未进行驱虫,中母鸡存  栏3 400只,两周内死亡48只,死亡率0.014%,在鸡舍、运动场可发现较多的血便。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观察鸡群时,病弱鸡较多。鸡只普遍喜采食羽毛,隔离的重病鸡精神不振、不爱运动、鸡冠不鲜红、食欲减少、嗉囊不充实、多表现腹泻、体重减轻、羽毛不光泽。剖检6只自然死亡鸡,尸体消瘦、小肠肿粗、肠腔内充满红色内容物,均有蛔虫寄生,分别为32、27、16、14、12、10条。虫体相互缠绕呈发辫状;  小肠壁增厚有条状出血斑,两条盲肠肿粗,内容物呈红色粘液状,扁桃体肿胀出血,其中两只有少量的异剌线虫,其它脏器无异变。   
  3 诊断    
  3.1   取心血、肝、脾涂片,检菌阴性        
  3.2   取小肠、盲肠内容物及粘膜刮取物涂片,直接或用姬姆萨染色镜检,均检出多量的球虫卵囊或配子体。    
  3.3   6只鸡的蛔虫感染强度已属病态。       
  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参照鸡群发病症状,病理变化特征,综合诊断为鸡球虫与蛔虫混合感染。   
  4 防治措施    
  4.1   按照30 mg/kg体重投给左咪唑,实行全群驱虫。两周后作第2次驱虫,剂量减为25mg/kg。    
  4.2   首次驱虫后、全群按饲料的0.1%投给磺胺6-甲氧嘧啶(该场近几年来用过此药)连用4天,10天  后又连喂3天。    
  4.3   调整多种维生素、禽用生长素等添加剂的用量,增喂一部分青饲料;连续投给酵母片(含量0.3g/片)1周,每只鸡1片,每日2次,饮给1×10 -6的亚硒酸钠水,每周1次。经采取上述措施后,病弱鸡逐渐康复。    
  5 讨论   
  5.1   盲肠球虫、小肠球虫是雏、中鸡常见而危害严重的球虫病。按中母鸡群之月龄看,主要是小肠球虫病,对该鸡群虽然未做粪便虫体检查,但是,就剖  检的6只鸡蛔虫较高感染强度,足以反映出鸡群中  蛔虫感染的普遍性,蛔虫较为长大的虫体,阻塞肠管,夺取营养,分泌毒素。球虫与蛔虫混合感染加剧了对鸡群的危害,是导致中鸡群发育不良的主因,在中鸡阶段有一定的代表性。    
  5.2   针对病原进行了驱虫及投给抗球虫药物,调整了饲料添加剂,补给酵母,这样在消除线虫和原虫危害的同时,实施辅助疗法,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胃肠内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的恢复。客观上起到了增强鸡群抗病能力,加速了鸡群的康复。    
  5.3   夏季,在鸡群平养的条件,鸡舍和运动场的地面是球虫卵囊、蛔虫卵发育的温床和传播基地。因此,预防鸡的寄生虫病,搞好饲养环境卫生,加强驱虫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 作者:李永刚, 包彩玲等  ]  (1. 齐齐哈尔市种畜禽指导站,齐齐哈尔 161000;2. 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 161000)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