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肉兔李氏杆菌病的诊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1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59
  李氏杆菌病又称为单核细胞增多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家禽、家畜共患的散发性传染病。临床上感染兔主要表现为幼兔突然发病、死亡,母兔流产、出血性子宫炎和结膜炎等症状。 
   
  临床症状 
   
  幼兔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达40.5℃以上,鼻黏膜发炎,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流出,有的出现全身震颤、共济失调、转圈运动、头颈偏向一侧等神经症状,逐渐消瘦、死亡,病程为1~2天或4~7天不等。怀孕母兔精神沉郁,不食,从阴道里流出暗红色或褐色分泌物,随后出现流产,有的流产后即死亡。 
   
  剖检病变 
   
  通过剖检,发现病死兔的肝脏、肾脏、脾脏都有散在或弥漫性、针尖大的灰白色坏死点,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胸腔、腹腔积有清亮的液体,有的出现皮下水肿。怀孕母兔子宫内可见化脓性渗出物或暗红色的液体,子宫壁增厚有坏死灶。出现共济失调的病兔,脑膜和脑组织充血水肿。 
   
  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取急性死亡兔的肝脏、心血触片,自然干燥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发现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纤细小杆菌。 
   
  无菌采取心血、肝脏,分别接种于马丁营养琼脂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上,于37℃培养18~24小时。发现在马丁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出一种细小、圆形、平滑、透明的珍珠状菌落。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形成一种光滑、圆形、涂乙型溶血的菌落。取上述培养菌落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发现一致的革兰氏阴性的纤细小杆菌。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兔舍周围经常消毒,0.1%新洁尔灭喷洒兔舍,1次/天,地面经常打扫,保持兔舍的清洁干燥。 
   
  2.病兔群全群给药,选用磺胺脒与增效剂(dvd)按5:1的比例混合后溶于水中让兔自饮,成年兔按0.25克/公斤体重,幼兔按0.15克/公斤体重,2次/天,连用5天。对病情严重的配合阿莫西林针剂注射,1针/天,连用3天。 
   
  李氏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垃圾、污水中,且青贮饲料和干草上也可分离到。因此,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和消毒,防止疾病的发生。 
   
  平常要多注意观察兔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尽早确诊治疗,且不可盲目滥用药物,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扩大,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