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病防治与健康养殖战略(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0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73
    4我国动物健康养殖与国外发展的差距

  4.1基础设施、设备差距

  我国畜牧养殖业尤其是工厂化养殖过程所用的设施条件还不够完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够高。而国外的先进工厂化养殖如微机控制技术,一切环境监测管理和饲料、饮水、药物投喂均为自动化。

  4.2养殖技术差距

  目前我国畜牧养殖技术普遍落后,国外大多采用转化效率高的人工优质配合饲料,不易传染疫病,饲料供应来源稳定,受自然因素影响的程度低。

  4.3管理差距

  我国畜牧产业管理落后,表现于病害比较严重,养殖环境自家污染程度高。管理方面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原因主要是:(1)对养殖品种的养殖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盲目追求高产;(2)环境控制手段落后,动物药品使用混乱,某些兽用药物残留问题严重;(3)饲料技术在畜牧养殖中,大多数养殖品种的营养及饲料研究薄弱;(4)畜牧养殖健康管理急待认识和普及。

  4.4意识差距

  我国的畜牧产业普遍还处于粗放型养殖状态,养殖户的素质普遍还比较低,不注重养殖技术的提高,未把动物养殖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对人类生存环境与畜牧养殖的协调重视不够,未能形成良好的健康养殖意识,健康养殖的概念根本得不到体现。

  5我国动物健康养殖应解决的问题

  5.1进行畜牧养殖品种的选育工作,培育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

  种质是动物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具有较强的抗病害及抵御不良环境能力的养殖品种,不但能减少病害发生机会,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同时也可避免大量用药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因此,必需大力提倡良种引种、选育、自育、自繁和提纯复壮工作;解决人工圈养条件下动物的疾病,应遵循着两条技术路线,一是让养殖环境条件满足动物的生理生态要求;二是培育和选择适应于高密度集约式养殖条件的养殖品种,使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配套。

  5.2提倡健康养殖模式、开展科学饲养

  养殖模式是影响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重要技术关键。养殖模式包括养殖品种选择、饲养密度、投入产出水平以及畜牧养殖和其它生产方式的结合等诸多方面。许多现行的动物养殖模式多从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出发,品种搭配不够合理,养殖生产方式单一,结果非但达不到所追求的高产高效,反而造成了自身养殖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应当是品种选择合理,投入和产量水平适中,种植业、禽畜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通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在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形成适合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经济特点的健康养殖模式。养殖设施是开展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养殖设施的结构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畜牧养殖应用以及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要开展健康养殖,达到养殖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现行的养殖设施结构进行改造,新型的养殖设施,除了具有提供动物生长空间和基本的防疫功能之外,还应具有较强的环境调控和净化功能。在各种养殖模式中,应重点研究多元养殖、生态养殖低耗、高产的健康养殖技术工艺,开发环境清洁技术、生物降解技术等。

  5.3进行高效饲料的开发及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技术

  饲料是畜牧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投入,饲料质量的好坏和饲料投喂技术是否合理,是影响畜牧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饲料的质量不但决定了饲料本身的转化效率,而且对养殖环境起到决定性的影响,饲料质量低下不仅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而且会在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恶化养殖环境,增加了病害发生机会。此外,养殖生产中饲料多采用人工投喂、技术粗糙、随意性大,常常造成饲料的浪费,恶化养殖环境。应加强动物采食行为学的研究,应用采食生态、采食行为的特性,提高投饲的科学性。大力研究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饲料投喂技术,如计算机控制的饲料投喂技术、自动投喂技术等,保证动物生长需要,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和对养殖环境的污染。

  5.4健康管理和病害控制技术

  5.4.1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健康管理  健康养殖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养殖环境管理;b.加强对 能引起养殖动物应激反应的生态因子和自然因素的监控;c.合理的养殖密度是维持动物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d.加强养殖环境安全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是动物健康生态管理的基础。
  5.4.2病害的控制技术  畜牧养殖中的许多病害(尤其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不仅与病原生物的存在有关,而且和养殖环境的微生物生态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关系的深入研究,就有可能找到通过维持养殖环境微生态平衡来消除某些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的有效途径。微生物生态技术和微生物制剂将成为健康养殖中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研究对动物免疫机理方面的研究,从而研制出新型免疫增强剂和疫苗,达到动物免疫及抗病的效果。

  5.4.3研制无公害动物药品  所谓无公害动物药品,是指安全无害的动物专用药品,这种药是在确保动物健康、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前提下,与农业科学、环保科学、营养科学、卫生科学等相结合的高科技产物。也即利用天然药、自然药和有益生物种群,采用现代制药先进技术,用于养殖动物所患疾病的防治和改善养殖动物所处环境恶化的药品—通称为“无公害动物药品”。其作用特点是:a.不破坏养殖动物的生态平衡;b.不会产生药物残留;c.防治效果较好;d..既能防治疾病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药品。为了畜牧养殖的持续发展以及从人类健康角度出发,研究出针对性强、低毒、无残留、无公害动物药品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中草药制剂的开发研制应成为工作的重点。

  6我国动物健康养殖发展的方向

  6.1进行绿色畜牧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和开发

  绿色畜牧饲料是指使用对动物和人类均安全的饲料,生产出的畜产品是安全的。开发酶制剂,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后,补充了动物体内自身内源酶的不足,促进了饲料中营养成份的分解,进而加速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微生态制剂饲料添加剂简称生物添加剂,其成份包括菌体、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促生长因子等,可以补充饲料营养成份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口感,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动物正常发育和快速生长,还具有明显的防病效果。

  6.2提高养殖粪便和废弃物处理技术

  逐步发展工厂化养殖,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实现控制温度和光线,全部使用配合饲料,粪便和废弃物推行无害化处理,养殖粪便和废弃物指标达到排放标准。

  6.3提高我国生猪集约化养殖技术

  完善生猪养殖技术的配套性,如饲养技术、环境保护技术、防疫体系、养殖设备的可控性等。

  6.4加速发展集约式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

  研究适宜于大面积推广的健康设施及其配套粪便和废弃物再处理技术;研究适合于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可持续养殖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培育出能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养殖品种的抗病、抗逆新品种;开发出适合大面积推广的无公害动物药品和疫苗;开发出适合于不同养殖条件下,不同养殖品种的系列优质饲料、饲料饮水投喂设备及投饲技术。

  6.5积极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技术

  按照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标准和养殖技术规范,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切实抓好无公害生猪产品生产。

  6.6建立健全检疫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

  加强生猪疫病监控和测报工作及防疫检疫,在全国范围形成一个能适应大流通、大规模、集约化现代养殖特点的生猪防疫检疫网络。建立和健全生猪产品质量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法律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行政执法体系等三大体系。
  6.7规范行业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

  由于我国畜牧业的生产现状,从业者的质量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合格饲料、禁用动物药品等在生产中仍在使用,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规范行业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逐步树立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建立无规定疫病区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区,全面推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严格执法,全面建立和推进准人制度;加快制订无公害畜产品运输、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行业标准,推行无公害、绿色营销,真正实现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无害化。让人们吃上优质、安全、无污染、无公害的畜产品,确保人类生命健康,促进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