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警告人们:张嘴吃东西就可能进入细菌病毒;张嘴说话就可能招来祸患,因此,嘴巴是人类灾祸的根源。所以,孔老夫子告诫我们要“敏于行而纳于言”。意思就是行动要敏捷,说话要迟纳。有些人还把“谨言慎行”的条幅挂在客厅或书房里,时刻约束自己要“谨言”。还有一个哲理故事告诫人们说,上天造人的时候,为什么让人脸上的结构是两个耳朵,两只眼睛,两个鼻孔而单单是一个嘴巴?就是要人们多听、多看、多闻而少说。冯梦龙先生在他的《三言》中总结了两句话:“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意思就是人间的是是非非都是张嘴说话招惹的;个人的烦恼都是因为想出人头地引起的。连到佛门也要“哑巴进庙门,多磕头少说话。”以防言多有失。
商场上,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嘴,每一次交易都不亚于一场外交活动。采购需要说动卖方,销售需要说动买方,争得利益需要讨价还价,双方或多方合作需要谈判。就是求职应聘,或者是很好的谋略贡献给老板。这些都需要张嘴去“说”。缺少语言,没有一定的语言艺术都是不行的。所以,商人这个职业多半也是靠嘴的职业。有人分析“商”字是“八口”撞开大门“。虽然有点牵强,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因此有人说”好胳膊好腿,不如长个好嘴“。也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好嘴“能比”好胳膊好腿“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
虽然我们知道语言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学会学精商场上的语言艺术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就像酒桌上大家喝酒一样,有人说,我不会喝酒。其实不对。任何人都会喝。只不过是喝多喝少,能不能承受的问题。有人说,我不会说话。也不对,除了有语言障碍的哑巴都会说话。只不过是你说得是不是场合?是不是时机?是不是对象?有没有艺术?能不能达到说话的目的?因此,我们说商场语言是一门综合艺术。人们常说“十年学个秀才,十年学不成生意”。其中的生意指的就是商场上的谋略和语言。说起来,商场语言和日常语言、外交语言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不过也有它的行业特点。据笔者体验,学好用好商业语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要诚。就是真诚。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在观看影视、戏剧节目或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之所以能够被里面的语言和情节所感动,多是因为真诚。如果没有生活,胡编乱造,可能就不会吸引人。连烧香拜佛也讲究“诚则灵”。商场上的语言也需要真诚。因为人都有一个基本的分辩能力,花言玩语地虚假语言只能欺骗少数人,多数人是不会上当的。如果遇到不那么厚道的人,还会弄得非常尴尬。当然,这种真诚并不是一点技巧也不讲,把一切商业秘密毫不保留的全部端给对方。那也不是所谓的真诚。因为完全暴露的东西也不都是美的东西。就像一个人赤身裸体走在大街上能叫美吗?那不是精神分裂也是神经有毛病。不仅不能感动人还会让人感到恶心。商业语言的真诚就是要有真实的情感和诚恳的态度。有一个戏剧《诸葛亮吊孝》,诸葛亮就是用这种真诚感动了东吴上下,化解了恩怨,巩固了孙刘两家联合抗。
二,要慎。就是要慎重。用当今流行的话说,就是要注意“关键词”。因为商场上的每一个关键词都涉及到利益。1,要慎重就不能轻诺。不能轻易向对方许诺一些不该许诺的东西。商业交往中谈天说地都可以轻松愉快,谈到关键问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尽管可以用轻松的语言来讨论,表态时不能马虎。有些人在商业交往时,几杯酒下肚就会忘乎所以,在关键问题上轻易承诺了对方。事后悔之晚矣。不落实就是不守信用,落实了就要蒙受损失。有些企业因为轻易表态闹得很不愉快。2,要慎重就不要轻易拒绝。商业交往中对方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或条件。其中有些交叉的利益关系一时难以消化和理顺。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考虑的空间,一般不要一口回绝。这样既能够显示对对方的重视,也能利用时间争取主动。3,要慎重就不能把话说绝,要给自己留下退路或者叫做回旋的余地。如果当场表态:这个绝对不行,那个绝对不可。再想回旋已经没有余地了。所以,商业语言要进可攻、退可守,才不至于尴尬或被动。4,要慎重但是慎重不能外露。古人云: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 要慎重得轻松,慎重得自然。商人多会察言观色,慎重的外露就是不慎。一则会让对方认为你是一个过于谨小慎微、说话不能做主的人,二是从你外露的慎重之中,觉察到了你的真实意图。
三,要巧。就是语言要巧妙。这个玩妙不是轻浮的花言巧语,而是庄重的语言技巧。巧在商业语言上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能巧妙地打开对话的大门,让对方愿意和你交流。二是能巧妙地接受和拒绝对方的意见,不论是接受或拒绝,对方都能认为是通情达理的。三是通过巧妙的语言化解双方的分歧。
由此可见,商场上的语言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如果掌握了这门艺术,说不定这张“好嘴”真能起到“好胳膊好腿”都起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