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看到这句话,大家都会想起《红楼梦》,谈到王熙凤。王熙凤在大观园里是个风风火火、精于算计的女人,你不能否认她的能力:八面玲珑、攻于心计、精打细算等等,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的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及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于她的结局。她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王熙凤很聪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精明的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虽然王熙凤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她绝对不讨人喜欢,她的独断专行、不恤人言让她成为孤独的“独行侠”。 所以说王熙凤在“规划济学”上学得不错,但在“社会关系学”上的成绩却不及格。
之二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并表达了爱慕之情:“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容我再考虑考虑!”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条罗列下来,结果发现好坏均等,究竟该如何抉择?他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状况他是清楚的,但结婚后会是个怎样的情况,他还不知道。对!应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她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冷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向来引以为傲的精明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悔恨收场。此后,哲学家抑郁成疾,临终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人生的道路上,有几人会在回首往昔时,不为曾经的寡断而抱憾,不为曾经的优柔而后悔?又有多少人,因为犹疑害怕,在前行的漩涡前踯躅、在飓风前折翼,最终放弃成功的彼岸、绝壁的玫瑰?生命也有保存期限, 想做的事该趁早去做。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愿, 郑重的供奉在心里, 却未曾去实行,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之三 有句老话叫“知易行难”,懂得道理很容易,付诸行动却很难。聪明人喜欢“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潇洒,但是,他们往往只限于“头脑风暴”,往往忘记了高贵的头颅也是由双脚来带动的,他们太自负太依赖于自己的思想,往往因此忽略了其他的因素,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很多人,他们有着最聪明的头脑,有着最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拍脑子,点子就来……但是,这些聪明的人,却往往不是最后的成功者。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但事实却真的如此。有人这么界定“聪明”的含义——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并不绝顶聪明,相反,他们可能还曾是差生。有个统计数字显示,他们中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人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我们或许还能够回想起中国企业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们嗅觉灵敏,脑筋活络,时至今日,这些聪明人又在哪里?有的很失败,有的很失意。聪明人机会很多,可是往往定力不够,最后一个个栽倒在某个美丽的陷阱里。他们很容易自负、浮躁、急于求成。
聪明本不是坏东西,但它可能坏事,它只是初步的,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把聪明转变成智慧,因为智慧而促进实践,在智慧的基础上行动,才能够事半功倍。
之四 看过电影《阿甘正传》的朋友肯定都熟悉这样一句话:“我妈妈说,要将上帝给你的恩赐发挥到极限。成功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阿甘的成功,拜赐于他的简单坚持,认真地做、傻傻地执行。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单纯”或者说“执着”。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话说回来,聪明不是错,更不是罪,但关键是要聪明地利用好自己的聪明,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让它成为自己美丽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