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羊肝肺坏死杆菌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17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553
核心提示:羊肝肺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以肝脏和肺脏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羊常发疾病之一。某羊场出现羔羊突然发病、死亡,病羊体温达到41℃,表现出张口喘气、精神沉郁、喜卧、不食等临床症状。对病死羊进行剖解,肝脏明显肿大、变硬,表面有很多灰白色的坏死灶,与周围界限明显;肺脏实变,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羊肝肺坏死杆菌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该羊场共饲养羊67头,其中羔羊34头,均为3月龄,有羔羊陆续发病,出现咳嗽、张口喘气、喜卧、不食等症状,共计发病数6只,死亡1只

羊肝肺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以肝脏和肺脏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羊常发疾病之一。某羊场出现羔羊突然发病、死亡,病羊体温达到41℃,表现出张口喘气、精神沉郁、喜卧、不食等临床症状。对病死羊进行剖解,肝脏明显肿大、变硬,表面有很多灰白色的坏死灶,与周围界限明显;肺脏实变,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羊肝肺坏死杆菌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羊场共饲养羊67头,其中羔羊34头,均为3月龄,有羔羊陆续发病,出现咳嗽、张口喘气、喜卧、不食等症状,共计发病数6只,死亡1只。

(二)临床症状

根据畜主描述,羔羊出生后健康状况良好,直到3月龄时个别羔羊突然发病,病羊出现咳嗽、张口呼吸、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喜卧、反刍停止等临床症状。其中1只患有口疮,具有典型的口疮病变。表面覆盖一层很厚的灰黄色假膜,下面大面积溃烂,门齿脱落。气味恶臭,病变组织周围肿胀坚硬,口腔多涎,由于疼痛不愿采食,体温高达41℃,迅速消瘦,数日内死亡。

(三)剖检病变

对病死羊剖检发现:肝脏质地较硬,均匀散布着蚕豆至胡桃大的坏死灶,颜色灰白,周围有红晕,界限明显。肝脏表面的病变有纤维性渗出,与腹腔接触的器官发生纤维素性粘连;肺脏实变,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有的切面呈脓样或干酪样,有的切面干燥,病变和胸壁粘连,形成坏死性胸膜炎和心包炎;心脏肌肉散在米粒大的圆形坏死灶,呈白色;瘤胃有坏死病灶,分布在食道沟和前腹囊,其病变似豆腐渣样,周围由高出的上皮包围着;气管及喉头等处有坏死病灶。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该羊患有羊肝肺坏死杆菌病。

(四)实验室检验

涂片染色镜检:取肝、肺的病灶与健康组织交界出的病料,将病料涂片,用酒精和乙醚的等量混合液固定5~10分钟,用石炭酸复红-美蓝液(碱性复红0.15克,无水酒精20毫升、结晶石炭酸10克,美蓝2.5克、蒸馏水200毫升)染色30秒,镜检,发现密密麻麻的淡蓝色、着色不均的长丝状菌,说明该病料存在大量坏死杆菌。

通过实验室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该羊患有羊肝肺坏死杆菌病。

(五)防治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将患病羊进行隔离,用百毒杀对羊场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后每周消毒1次。

对患病羊进行隔离治疗,用5克/瓶青霉素钾注射液,按5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次/日,连用5天;对不食的病羊配合使用维生素B10.1毫升/次,1次/日;用咳喘星每袋(1000克)拌料制成颗粒状分早晚2次喂,主要治疗肺热咳喘,消肿散结,化痰止咳(主要成分:板蓝根、葶苈子、浙贝母、桔梗、甘草);对大群未发病羊喂食磺胺间甲氧嘧啶片(0.5克/片),按体重2.5千克/片,连用3天。

通过以上措施,患病羊逐渐好转并痊愈,羊群未出现新增病例。

(六)诊疗体会

该羊群经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未发现新增病例。发病羊经过治疗,全部好转。该病的发生与羊场饲养环境、预防以及治疗措施是否适当等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控制该病的发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分娩之前,将圈舍打扫干净,进行消毒,垫以清洁新鲜的干草。

2. 羔羊出生后,用碘酊消毒脐带,及时接种口疮疫苗。

3. 由粗饲草改变为精饲料时,要逐渐进行,减少应激反应,以防前胃炎的发生。

4. 如果已发生了口疮,及时对患口疮的病羊用5%碘酊或石炭酸甘油涂抹石炭酸甘油配方:石炭酸2份、甘油1份、食盐少量,混匀溶解,每日涂搽1~2次,减少继发感染。如果已经发生了肝肺坏死杆菌病(发现体温持续升高),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及时治疗,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饲料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