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用药常识 » 正文

用错兽药 良药变毒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8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76
核心提示:一、因择药不当发生的失误这在使用抗菌药时特别容易发生。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有抗生素、聚醚类饲料用抗生素、磺胺类及其增效剂、呋喃唑酮、喹乙醇及喹诺酮类(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其失误常表现为:1、选用抗菌药的失误⑴滥用青霉素钾或钠盐。青霉素价廉且抗感染效果好,除偶有过敏反应外一般无毒副作用,故常有滥用现象。其实它主要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疾病,例如猪丹毒、炭疽、肺炎、子宫内膜炎、乳腺炎及外伤感染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例如巴氏杆菌病)引起的猪肺疫的治疗。⑵把新、贵的抗生素作常规药应用。例如先

一、因择药不当发生的失误这在使用抗菌药时特别容易发生。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有抗生素、聚醚类饲料用抗生素、磺胺类及其增效剂、呋喃唑酮、喹乙醇及喹诺酮类(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其失误常表现为:

1、选用抗菌药的失误⑴滥用青霉素钾或钠盐。青霉素价廉且抗感染效果好,除偶有过敏反应外一般无毒副作用,故常有滥用现象。其实它主要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疾病,例如猪丹毒、炭疽、肺炎、子宫内膜炎、乳腺炎及外伤感染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例如巴氏杆菌病)引起的猪肺疫的治疗。⑵把新、贵的抗生素作常规药应用。例如先锋霉素(头孢霉素),虽可用于其它抗菌药无效的急重感染或已有耐药的病例的治疗,而近期农业部已明令禁止这类药物从人医移植至兽医领域。⑶受广告宣传误导,对某些国内新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认识不足。例如对喹诺酮类中的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其优点抗菌谱广,抗菌浓度低,在该类药物中无交叉耐药性。但此类药在国外应用已30年,不但已出现了耐药性且有消化道与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呕吐、腹痛,猫、犬有神经症状),能损害幼龄动物软骨发育引起跛行,在肉食动物酸性尿中易形成结晶损伤肾功能,这些反应又随剂量增大而加重。⑷忽略某些价廉而有实效药剂的正常使用。例如呋喃唑酮和某些复方磺胺类药制剂如SD+TMP即复方磺胺嘧啶钠、SMZ+TMP增效剂即复方新诺明等。

2、对择用抗菌药与抗虫剂的建议⑴常用抗菌药,可选定青霉素钾或钠盐(主抗革兰氏阳性菌药)、氨苄青霉素(抗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药)、庆大霉素(用于青霉素无效的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药)。⑵特需抗菌药,例如氯霉素(抗肠道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药)、兽用卡那霉素(为猪喘气病或萎缩性鼻炎备用药)、硫氰酸红霉素(治鸡呼吸道支原体病药)、恩诺沙星(用于常用抗生素疗效低的细菌感染)等。⑶预防用抗菌药,例如喹乙醇、土霉素(均作抗菌促生长剂)、泰乐菌素(抗菌、抗支原体和钩端螺旋体促生长剂)、地克珠利(新型、高效、低剂量、无耐药性的抗鸡兔球虫剂)。⑷严格用药顺序。一般按先用Ⅰ类(任一种或二种合用),疗效不佳再用Ⅱ类(或遇特别病症时),作饲料添加剂时用第Ⅲ类的顺序使用。坚持合理的疗程。任何一种抗菌药经使用2~3次若症状无明显改善,则要及时换用它药;如果有效则要坚持使用维持量1个疗程(一般为2~3日)。

二、剂量因素引起的失误1、抗菌药的剂量愈用愈大。或因受过假药劣药之害或受某些传言误导,有的抗生素(例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的临床用量越来越大,使之长期处于超量使用。2、抗菌药合用不减量。例如将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两药均可适当减量(至少1/3)。

3、剂量与疗程不足。例如磺胺类药要求按体重计算用量,首剂要用加倍量,并在疗程内坚持使用维持量(2~3日),可是临床中经常出现剂量应用不足(特别是首剂量不足)和不能坚持使用维持量或疗程不足的现象。

4、药物计量失误。固体药物的用量通常是按克、毫克、微克为单位计算。

三、合并用药的失误因兽药种类繁多,合并用药比较复杂,只以抗菌剂为例加以说明。

1、合用拮抗或使抗菌药减效的药剂⑴普鲁卡因含有PABA(对氨基苯甲酸)成分的药物,能拮抗磺胺类药的抑菌作用。⑵抑菌性抗生素如红霉素、氯霉素能对抗青霉素的抗菌力。⑶青霉素与磺胺类药合用两者的临床疗效均下降,磺胺类药注射液为强碱性,与青霉素混合注射能破坏青霉素的抗菌活性。⑷碳酸氢钠与土霉素、四环素合用内服,可使胃肠对后二者的吸收减少50%而降低药效。⑸维生素B1、B2、维生素C的注射液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Ⅰ和Ⅱ、土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灭活作用,即抗生素失去抗菌力,故不能混合注射。⑹喹乙醇与土霉素合用作饲料添加剂有药理性拮抗作用。⑺喹乙醇、杆菌肽锌、北里霉素、维吉尼霉素等饲料添加剂之间的抗菌作用互相拮抗。

2、合用毒性增强的抗菌剂⑴双氢链霉素本身有较强的耳神经毒作用,与卡那霉素合用更相互加重对耳内听神经等的毒性。⑵链霉素、卡那霉素与肌松药(如琥珀胆碱)合用能加重神经肌肉的麻痹和抑制呼吸的毒性作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