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阶段看一则报道,大意是一老人家三代聚餐,寂寞的老人本想和儿子、孙子多说说话,结果,在聚会期间,儿子、孙子均拿着手机,手指按着键盘,眼睛盯着屏幕自顾自的玩起来,而把老人凉在一边,愤怒的老人掀翻餐桌,拂袖而去。
不知在何时,忽然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的许多人,仿佛一夜之间都成了“屏幕控”,他们除了睡觉外,在其余时间甚至吃饭时间都离不开“屏幕”,上班时盯着电脑,回家后盯着电视,其余时间包括走路,乘电梯,甚至吃饭都盯着手机,一旦离开电子屏幕,就忽然觉得缺少什么,倍感不适。
无独有偶,前天,带着几位员工从大连回石家庄,由于去大连机场较早,办完各种手续,离起飞时间尚有两个半小时,于是,在机场候车室在耐心等待航班。每次出差,我都有带书的习惯,本次也不例外,从包中拿出伊北所著的《半生素衣—陆小曼传》读了起来,读了一会,待我抬起头来,惊讶的发现,在候机室,凡我目光所及之处,几乎所有人(也包括公司的员工)每人拿着一部手机,都在目不转睛盯着手机屏幕,读电子书者有之,玩游戏者有之,发短信者有之,在手机QQ上聊天者有之……总而言之,都是手里按着键码或触划着屏幕,眼睛则全部盯着手机屏幕。
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则是高度的依赖。我们不否认,大量的科技成果的应用既丰富了人们业余生活,也提高人们工作生活的效率,但任何事情都有其双面性,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人们对传统工具的应用正在逐步减弱,典型的是,如今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填写一份简历时,写出来的字体让人不敢恭维,也有许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旦出现停电或者不能上网时,就突然觉得工作不能展开,无所事事。甚至在狭窄的电梯里,许多人们盯着手机,甚至和虚拟世界中的人们聊得热火朝天,而对同坐电梯的现实中的邻里邻居却充耳不闻,视若无人。和虚拟世界的热闹相比,则是现实中的寂寞、无聊和孤独。每个人一方面在现实中试图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变成“孤家寡人”,而另一方面,则在虚拟世界中不断展示自己。生活中的封闭与虚拟中开放,矛盾的统一在一起。
许多人,能为屏幕中的文字而感慨,为现实中的事实却回避,能为屏幕中的人和事而同情流泪或欢欣鼓舞,而对现实中的人和事都熟视无睹或茫然恾闻。
在脑海里忽然浮现出“旭日阳刚”在翻唱汪峰《春天里》的沙哑的歌声“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其实,现在却是:活着,把我们埋葬在屏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