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营销管理 » 业务员专区 » 正文

管理大忌:优柔寡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25  来源:营销网  作者:小月  浏览次数:203
  一个企业的决策可以分为重大决策和日常决策。重大决策讲究的是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应该避免领导个人拍脑袋的做法,要善于发挥集体智慧;而日常决策由于实效性强,大多比较紧迫,所以讲究的是决策的速度,避免贻误战机,往往决策的效率比准确率更重要。 
  如果一个领导者,在日常决策的过程中总是优柔寡断,那么至少会出现以下三大问题: 

  第一,贻误市场战机, 

  第二,给员工留下领导办事拖拉的感觉,从而使员工有样学样,养成拖拉的习惯。最终使企业形成拖拉的氛围,影响企业的执行力。 

  第三,一个领导者一旦养成凡事研究研究的作风,养成优柔寡断的习惯,到时候想改难度就很大了,最终吃亏的不单单是自己,还有整个企业。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导者优柔寡断是对自己和团队的极端不负责任! 

  领导者要解决优柔寡断的坏习惯,就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时刻提醒自己提高决策的效率,从思想上改变拖拉的作风。可以有意识的从一些日常小事情的决定上锻炼自己,也就是说小事情即使决定错了也无大碍,使自己逐渐养成快速决策的习惯。 

  二,深入一线(包括生产一线和市场一线),对一线的动态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决策的速度,避免决策错误。领导者运筹帷幄的前提条件是对市场的了如指掌。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一线,掌握一线的情况,你就不能亲自去抓一线的工作,那就需要授权了。 

  三,善于授权。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抓大盯小”,用心抓好重大决策工作,日常管理与日常决策由手下人打理,当然,“抓大盯小”不是“抓大放小”,也就是你不该越权去抓本来应该由你手下人打理和决策的事情,但你必须过问,让你的直接下属向你汇报。 

  另外,作为领导者还应该避免各项政策的“朝令夕改”。对于已经决定的事情,即使发现不是最优方案,也不要随意变更,而应该多做观察。政策的连续性往往比政策的最优化更重要。 

  因为,一方面,对于已经决定的事情,如果善变,则会给下属留下说话不算数的印象,久而久之,则会使下属无所适从。 

  另一方面,当你以为找到了一个更优的方案,把决定改变了,可能过几天又会有新的想法,这样你的政策就永远调整个没完,自然,执行力也就无从谈起。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内功,而一个企业管理内功的深厚与否,则取决于最高领导层的领导风格,领导层的优柔寡断必将断送企业美好的前途。 

  吴世昌,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品牌营销专业人士。首创“品牌力的天龙八部”和“品牌传播的3W”等品牌理论。在《销售与市场》、《成功营销》、《理财》、《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品牌、营销、管理论文。是中国营销传播网、全球品牌网、博锐管理在线、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网站特约专家。现为福建某快速消费品企业营销总监。专栏:http//www.emkt.com.cn/column/wushichang/ 。联系邮箱:wu543@163.com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