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猪肉,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猪肉价格曾从10多块钱暴涨到30多块钱,随着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养猪业也同样风起云涌,甚至连河南首富都跟着“迭代”,作为养猪大省,目前的河南首富是牧原股份的秦英林,而同样是养猪,身为上一位河南首富的侯建芳和退市的雏鹰农牧,却正处于被追债的边缘。
目前,雏鹰农牧已经开始对子公司进行破产处置,从而使得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减少。据资料显示,到2020年9月底,雏鹰农牧的净资产为-28.38亿元,而前三个季度亏损高达15亿元,许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同样是养猪,前后两位河南首富相差这么大?一个资产年增长千亿,而另一个却破产了,这究竟是为何?
雏鹰成立于1988年,最初的主要业务是养鸡,2004年开始肉猪的养殖,开始规模化养殖。“公司+基地+农户”的雏鹰养殖模式,成功地颠覆了传统的一家人养猪的小规模生产模式,开启了属于雏鹰的养猪机械化大生产时代,并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被誉为国内“养猪第一股”。
在2013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侯建芳排名第376位。侯建芳2016年身价达85亿元,在胡润河南富豪榜上名列第四。同样在这一年,雏鹰实现了60.9亿元的收入,8.33亿元的净利润,各种财务数据都达到了上市以来的顶峰,对雏鹰农牧而言,这是雏鹰农牧的辉煌时代。
不过好景不长,就像许多上市公司一样,在融资富有后,侯建芳开始盲目扩张,并开始向重资产方向发展,比如,投资西藏香猪,布局高端市场,赔钱之后,又开始资本运作,先是以加盟的形式,在全国开了100多家香猪线下店,后来又拿出1.35亿投到了沙县小吃上。
此外,雏鹰农牧还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互联网金融,为整个养猪业提供技术、金融等服务,最后还砸了5亿元在电竞产业上,搞起了电竞,最终以亏损超3千万而告终。
2018年下半年,雏鹰农牧出现危机。同年6月,多家媒体发文质疑雏鹰农牧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随后,雏鹰农牧还陷入了信用评级下调、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下降、现金周转趋紧以及对外担保风险等漩涡之中。资料显示,从2018年中报来看,公司亏损7.75亿元,到了2018年,亏损已增至38.6亿元。此后,雏鹰农牧的业绩并未好转,一季度就亏损了11亿元。
而且企业对此的解释是,由于资金紧张,饲料供给不足,导致养猪死亡率高于预期。通过这种说法,大家普遍认为:饿死了许多猪。据专家估算,饿死猪的数量约为两百万至五百万头,这是按出栏量反向计算的。
事实上,在2017年,雏鹰农牧全年还实现了4518.9万元的利润,但2018年雏鹰农牧之所以暴雷如此快,是因为养猪业整体进入了第四个低谷期。这一年,全国猪肉价格每斤跌破5元,出栏一头猪就相当于损失200元,这是压垮雏鹰农牧的最后一根稻草。
主业遭遇行业寒冬,副业全是亏钱买教训,总想做大盘的雏鹰就这样崴了脚,元气大伤。雏鹰在2019年10月被摘牌。而且这次,雏鹰退市,债台高筑,还将错过被称为“钻石年”的2020年。
华林证券投顾业务部总经理胡宇表示,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主营业务做好,在过去几年里,除了做这类非主营业务以外,还做了一些其他的业务,比如电竞、互联网等,这类业务实际上是在向大股东输送利益,因此导致了这类上市公司,成为了圈钱的平台。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2019年我国猪肉供应已出现严重短缺,2018年我国猪肉进口增加91.52万吨。由于国内需求不足,2019年下半年猪肉零售价格飙升至每斤30元。我国猪肉进口继续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达到428.95万元,增长132.9%。而且这一年,养猪业也赶上了行业风口,赚得盆满钵满。
从新晋河南首富秦英林与牧原股份的对比来看,2019年牧原股份归母净利润为61.14亿元,到2020年净利274.51亿元,同比增长348.97%。另外,牧原股份的秦英林的身家也在一年中增加了1000多亿。相较于牧原股份成为风口上的“猪”,退市后的雏鹰不甘错过养猪的黄金时期,正欲转向三板寻求生存,尽管2月雏鹰农牧还在被追讨超过7亿元的欠款,属于“雏鹰”的寒冬还没有完全结束。
其实,虽然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但养猪已经成为暴利行业,不少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具体从美国进口的猪肉平均大约每斤4.35元左右,而我国的生猪出栏价一直维持在每斤10元以上,就可以看出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只要好好养猪,真的很难亏本,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