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来看,从2019年8月开始一路上涨的猪价,在今年9月份以来开始出现线性下滑。由此,业内也普遍的认为猪周期拐点已经来到。
价格背后是供需形势的转换。据农业农村部监测,8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7%,连续7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1.3%。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5%,连续11个月增长,同比增长 37.0%。
尽管现在产能尚未恢复如初,缺口还是有的,但未来后期产能的集中释放,生猪养殖无可避免将进入亏损区间。就目前而言,猪周期或已经缓慢进入下行期了,猪市整体现在处于挣扎的状态,但我们知道猪周期我们还是绕不过。那么,当猪周期来临时,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抗亏损呢:
一是种猪优势明显。一是可以最低成本实现仔猪自给,打破外购仔猪桎梏。二是种猪供应能力充足,为未来生猪产能持续扩张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独立自主的育种体系。一般来说,猪育种存在较高的技术资金壁垒,种猪的质量高低对养殖成本影响较大,在周期底部,养殖成本对养殖户来说是最重要的,优质种猪需求量会更大。
三是较强的防疫管控力。如果一个猪企能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高效、严格,并贯穿各个生产阶段、交付阶段的生物安全体系。防疫这一块也就如铜墙铁壁了
四是成本管控能力位于行业较高水平。在非洲猪瘟前后期,完全成本均具备明显优势,体现超强成本管控能力,无异于制胜的法宝。
五是产能实现量级飞跃。在市场行情处于低谷时能够经得住亏损,更考验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和运营能力。有猪,有种,有量,有质,还能怕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