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10月下旬开始,猪肉价格开始反弹,到11月上中旬猪价上涨已呈全国性大气候,肥猪、仔猪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扬。目前,全国不少地区肥猪收购价每公斤平均达到9.0元以上,猪肉价格每公斤也在16元以上。预计随着春节的来临,猪价还有持续上涨的空间。这对广大养猪场户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但同时又面临理智发展的选择。因此,需要养殖业者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密切掌握市场动态,三思而后行。
前期猪价低迷为何因?
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六七月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国范围内的畜牧生产处于低迷状态,生猪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养猪业面临养得多亏得多的不利局面。近一年来,养猪业遭受着市场低价位运行的冲击,生猪存栏量一降再降,面临近年来少见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调的困境。最低谷时期,毛猪收购价每公斤仅为5元左右,猪肉价格也跌至每公斤8元左右。据分析,前期猪市低迷的原因主要是:
猪源供过于求2005年10月以前,生猪养殖行情平稳,养殖效益可观,农民养殖积极性高。10月以后,全国各地生猪已呈现供应过剩的格局,生猪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一是母猪存栏量高。受养猪行情的拉动,各地存栏母猪数量持续攀升,出现母猪存栏量高的现状。二是仔猪供应足。因母猪存栏高的影响,仔猪货源充裕,供应及时,仔猪存栏和育肥猪数量猛增。
猪肉及其产品出口受阻近年来,一些传染病尚未消灭,畜产品药残超标,难以冲破发达国家制定的畜产品“技术壁垒”,畜产品对外贸易呈现持续萎缩态势,导致猪肉及其产品出口下降,影响到大型养殖、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发生连锁反应。
疫情频繁,消费不足2005年夏季,四川资阳、内江等地发生猪链球菌病疫情,除直接影响生猪生产外,还造成100多人发病、30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给猪肉产品消费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去年夏秋季节出现的猪高热病和上海“瘦肉精”猪肉伤人事件,又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群众的消费心理,从而使消费方向发生了转变。猪源供过于求,市场低迷,消费不足,必然导致价格回落。
后市猪价反弹是必然
近一年来,由于猪市低迷,效益倒挂,严重影响到养猪业的持续发展,使目前生猪存栏量明显下降;在后期疫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猪肉消费量逐渐增加,加之近期粮油涨价,饲养成本增加,必然会拉动猪价的上涨;同时随着春节的到来,猪肉的市场需求量将会大幅增加,猪价尚存上涨空间。
存栏减少,供不应求受猪价较低的影响,存栏母猪人为遭到提前淘汰,而去年6月是淘汰母猪的高峰,母猪存栏减少对仔猪供应的影响拉动仔猪行情上涨;同时,由于去年前半年大部分猪场亏损,补栏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只售不补和空栏现象,从而导致当前待售育肥猪偏少,收购价上涨;另外,在当前猪价较高的情况下,一些猪场受惜售心理作用,期待猪价进一步上涨后再出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猪价的上升。
饲养成本增加随着新玉米的上市,当前玉米价格虽然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据分析,受近来粮油全面涨价的影响及后期养猪业的恢复性增长,玉米需求量将有所增加,必然会拉动玉米价格的上涨,造成饲养成本增加。
市场需求旺盛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在农村,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量明显高于牛羊肉,存在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在每年中秋、国庆节过后,逐渐进入冬闲时节,农村猪肉的消费量会逐渐增加;特别是随着春节的到来,猪肉的市场需求量将会大幅增加,供过于求的格局较难形成,猪价尚存上涨空间。
周期性波动决定反弹这次波动,生猪价格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进入低谷期,并在谷底徘徊了近8个月的时间。按照“波峰—低谷—
波峰”这一周期性波动规律,一个价格波动周期为2年半~3年。依此推算,在经过触底反弹后,近期生猪价格高位波动为正常运行。
理智选择,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当前,养猪业行情看涨,对广大养猪场户来说,虽然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同时又使其面临理智发展的选择。因此,养殖业者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密切掌握市场动态,在着眼长远、科学发展上下功夫。
科学适量补栏,避免“一窝蜂”当前存栏母猪数量有所减少,基本与2004年存栏数量持平,如果稍稍补栏积极,依然要出现过剩。养殖业者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行情见好也应做到科学适量补栏,避免“一窝蜂”上规模、上数量,对养猪行情的涨跌人为产生负面影响,重新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积极改进饲养方式,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当前,生猪散养在农村尚占有较大的比例,不仅容易造成疫病发生流行,而且养殖效益难以提高。当前要积极推进养殖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从而提高养殖整体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搞好疫病防治,提倡无公害养殖技术要着力抓好防疫灭病、饲料配比,降低发病率和病亡率;提倡健康养殖、清洁养殖、生态养殖新技术,做到合法用药、合理用药,严禁使用违禁品,保证猪肉及其产品质量安全。
引进优良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追求健康消费已成潮流。发展养猪业要紧跟市场变化,不断引进优良品种,以适应消费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密切掌握信息动态,向市场要效益生猪价格能涨到什么高度?好行情能持续多久?不仅需要定量分析,也要通过比较分析;既要分析内需,也要关注外需。从诸多方面把握养猪的需求动态变化,根据市场规律,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