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的角度看,这波生猪价格调整在预期之内。(1)生猪价格前期上涨幅度和速度均较大,价格出现阶段性调整较为正常。生猪价格从3月下旬启动至8月中旬,价格持续上涨时间跨度接近5个月,而历史看,生猪价格持续上涨超过4个月的较为少见,中间出现回调较为正常。(2)生猪价格调整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往年中秋前后生猪价格上涨的概率不大;(3)从3、4月份青松农牧统计的仔猪的销售量上升来看,对应 9、10月份的生猪出栏会出现环比增长。
生猪价格预期企稳的价格和时点?综合产业专家的沟通情况,我们预计生猪价格的这波回撤见底预计会在16.5元/公斤~17元/公斤左右(现价17.73元/公斤),而这一时点在10月份左右会出现。
如何看后期猪价走势?--上涨趋势和上涨逻辑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我们预计11月份生猪价格会结束调整重新开始上涨,年底猪价有望达到18-20元/公斤,并在冬至前后不排除突破20元/公斤的可能。而从大周期看,这波生猪价格调整并不会影响生猪价格上涨的大趋势,且这一趋势在明年8月份不会改变。总体上,我们认为,本轮生猪价格上涨的核心逻辑--需求相对企稳背景下的生猪供给趋势性短缺,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目前,就全国而言,猪价处于高位调整过程中,总体上的表现是稳中有降的趋势。所以,对于这几日肉价的小幅下滑的行情,养殖场也不必产生恐慌。目前的价格走势是挤出水分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对还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因为养猪场、屠宰场都不愿意把其中的水分挤出,因此需要的时间会略长一些。从供需两个层面看,大幅上涨、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均不大,17-19元/公斤的价位将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生猪养殖、饲料、动保、疫苗企业都会受益,但唯独屠宰企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猪源越来越紧缺导致收猪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
2014年4月收购一头110公斤的猪只需要1100元,现在需要1980元,同时屠宰量的下降导致开工率越来越低。唯有提高猪肉价格转移成本一条路,但受制于经济形势低迷、终端需求疲软影响,猪肉价涨销量就将下降。因此,在此期间,屠宰企业回调猪价的动力意愿将长期存在,但只要生猪出栏量由下降到增加的拐点没有出现,在与养猪人的博弈中都难以长期奏效。期间下跌不是常态也不会长期持续,平稳震荡、小幅上涨才是常态,也会长期持续。短时间之内肉价、猪价仍然会保持相对较高的价位,肉价、猪价下滑的速度会远远小于其上涨的速度。同时,由于去年对毛猪产能进行了压缩,毛猪供应过剩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的解决,猪价、肉价会出现恢复性上涨,而不是报复性上涨,这也是今年毛猪供应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