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山县多措并举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
一、强调“三大主体”,严抓教育强责任。组织相关部门、乡镇、规模养殖户共计1500人次参加畜禽养殖污染工作会议并收看警示教育片,集中学习了岱山养殖污染典型案件和省农业厅长林健东讲话精神,明确了部门监管、乡镇属地管理、养殖户防治三大主体责任,要求养殖主体签订防治主体责任书,认真填写排泄物处理台账,依法落实养殖主体责任。同时要求部门、乡镇要各司其职、履职到位,深挖我县治污短板,增强整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构建“三大机制”,推进监管重长效。一是发挥网格化的巡查机制,按照层级管理职责,建立每周防污染,防复养巡查周报制度,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形成“县、乡、村”三级巡查网络。二是明确“五个一”监管机制,通过乡镇(街道)干部与养殖户“一对一”结对,建立“五个一”(一名联系干部、一个电子信息档案、一套污水处理模式、一本治理设施运行台账、一个监督举报电话)长效监管机制,确保长效防控到位;三是制定畜禽养殖准入制度。禁限养区、村中场、塘库外源严禁畜禽养殖;严禁擅自新养、扩养等行为,新建养殖场必须通过政府项目决策。
三、深化“三大行动”,提升整治重实效。今年2月以来,围绕省市要求,先后组织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回头看”、 “督查+执法”、联合执法强拆三大行动,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首先组织部门和乡镇对全县养殖场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掌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治污设施运行等基本情况,严查关停复养、少批多养和擅自新养等新增情况,重点突出5头至50头生猪养殖扩面检查情况,确保不漏一场,不走过场。累计组织排查人次 1200余次,排查行政村180余个,排查污染隐患30余处,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劝退复养关停5户。随后各乡镇联合县环保、农业、国土、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对关停困难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联合执法强拆行动,依法下发强拆通知书40余份,拆除生猪养殖违规场12户,拆除违建面积6000余平米,退养生猪1100余头。
四、提升“三大要求”,倒逼美丽促转型。按“规范、生态、美丽”内涵要求,通过改善设施设备,规范制度建设,将畜禽养殖场营造为“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美丽生态牧场。目前,全县已有20家养殖场申报创建“花园式”美丽牧场,8家已经完成场区内外前期绿化工作,下一步正着手于监控仪器安装,预计七月底前89家养殖场全部完成线上监控仪器安装,即时将形成线上线下双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