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盘点回顾禽流感:我们这样面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2-15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480
2005年在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的禽流感疫情无疑是本年度重大事件之一,因为它不仅重创了我国的家禽饲养业整个产业链条,而且对未来行业走势、饲养方式以及消费者的饮食习惯都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政策扶持:
  彰显政府对行业的支持
  疫情造成的危害不仅仅导致饲养总量的下降,还波及了整个行业的相关产业,包括饲料、兽药、种禽、运输等等;尤其是一条龙企业,由于大众消费信心遭受沉重打击,禽产品严重滞销,企业不但要承受禽产品积压之痛,还要继续履行与养殖户的收购合同,许多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而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对家禽行业九个方面的扶持措施
  ①继续对家禽免疫和疫区家禽扑杀给予财政补贴;
  ②对有关企业免征2005年度企业所得税;
  ③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养殖农户暂时免征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性收费,对出口的禽类产品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
  ④对从事家禽养殖、加工的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以及种禽企业,银行已经发放但尚未到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财政给予部分贴息;对疫情期间已到期并发生流动资金贷款拖欠的企业,银行免收贷款罚息;
  ⑤努力扩大生产,保障疫苗供应;
  ⑥保护种禽生产能力和家禽品种资源。祖代种禽场和家禽品种资源场优先享受国家有关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免征企业所得税、减免收费等扶持政策;
  ⑦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⑧确保养殖农户得到政策实惠,受损企业职工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⑨逐步推进家禽业由分散饲养、畜禽混养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实施统一防疫和管理。
  2.针对各地出现的保护主义,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确保禽类及其产品正常流通,不得采取任何影响查验合格禽类及其产品正常流通的限制措施。有关地区要立即停止执行已经出台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性规定,取消人为设置的不合理障碍和地区封锁措施,坚决消除影响查验合格禽类及其产品正常流通的地方保护壁垒。
饲养方式:
  实行准入制迫在眉睫
  小群体大规模是我国养殖业的现状,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与整合,但这一格局并没有被真正打破,去年和今年两次疫情的发生都是从散养户开始的,所以规范饲养方式,提高饲养准入门槛才是全面提升整个行业水平、抵御疫病的惟一途径。
  1.在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召开的第四次会议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指出,防控禽流感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促进饲养方式转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主任尾身茂表示:免疫是控制禽流感传播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科学角度讲,家禽注射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有效率仅为70-80%,因此在免疫的同时,还要改善家禽的防疫条件和饲养环境,提高科学饲养和疫病的防控水平。
  2.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集约化禽类养殖与屠宰场所环境监管的紧急通知:
  禽类养殖场所与屠宰场所产生的废水、粪便是重要的疾病传播源,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增加疫情扩散的风险,成为重要污染源。为防止禽流感疫情扩散传播,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环境,维护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第111次常务会议精神,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加强禽类养殖场所与屠宰场所环境监管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①各地环保部门要依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对集约化禽类养殖场(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粪便堆存场地和处理设施、禽类尸体处置设施的建设、运行及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辖区内集约化禽类养殖场(区)各类污染物排放数量、排放去向、处理方式和处理效果,确保禽类养殖废水、粪便得到有效处理处置;依据《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1992),对城乡禽类屠宰场所屠宰废水及固体废物的处理设施和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禽类屠宰废水、固体废物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降低禽流感疫情扩散的风险。
  ②各地环保部门要制定集约化禽类养殖和屠宰场所周边地区环境监测计划,要加强对水、气、土壤的环境监测。有条件的地区要进行微生物学指标的监测,保证监测频率和监测质量。
  ③在国家已认定的疫点疫区内,各地环保部门要按照地方政府或防疫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作好应急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总局。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要对迁徙鸟类开展必要的监测和观测工作。要高度重视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确保人员安全。
  3.专家们建议,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由分散饲养、畜禽混养向规模化、标准化饲养转变势在必行。在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过程中应明确以下认识:一是养殖方式的转变跟生产力水平相关,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疫病防治规律,符合科学养殖规范,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二是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是疫病防控的重要途径,在加大养殖方式转变的同时,要搞好疫病的综合防治。三是在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发挥服务小农户、规范小企业、监督大企业的作用。
  饮食习惯:
  转变是大势所趋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尤其在南方,至今还保留着宰杀活禽的习惯,不少人认为这样的家禽新鲜,但我们同时也看到,集贸市场里污水横流,与宰鸡的血水混杂,为细菌的孳生提供了最好的温床,而且有些鸡贩用来拔毛的,往往是一般的松香,有的甚至是沥青,这些拔毛剂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这样的家禽实际并不卫生。两次禽流感疫情给我们上了一课,为了大众的健康,看来一些旧的习惯真的需要改改了。
  旧习惯:集贸市场里现买现宰
  新观念:鸡鸭在工厂集中屠宰
  实施家禽定点屠宰制度,将宰杀集中到设备先进、防疫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大型家禽加工企业。在那里,鸡鸭屠宰的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的检疫、消毒,确保了家禽产品的安全。我省许多肉鸡大型一体化出口企业,普遍推行了从选址布局、场区建设、饲养管理到加工流通的全程标准化生产,产品不仅是肯德基的主要原料供应,而且还一直出口到日本市场,所以这些企业的产品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旧习惯:买禽蛋凭经验靠感觉
  新观念:先看“三证”再谈生意
  很多市民在买鸡、鸭、蛋品时,主要靠眼看手摇:鸡要鲜活,鸡冠要正,羽毛要全;蛋要没有裂缝,摇摇蛋黄有没有散。
疫情发生之后,各地工商部门推出了挂牌经营制度,严格市场准入。非疫区或疫区10公里以外的市场禽类经营户,要求挂牌标明经营者姓名,禽类产地和动物检疫证明,并建立购销台账,否则不得上市。
  旧习惯:“土鸡蛋”风味最佳
  新观念:“洋鸡蛋”口味可调
  问每一个到菜场买菜的家庭主妇,她都会告诉你:“土鸡蛋比洋鸡蛋好,营养价值更高,风味更好。”所谓“土鸡蛋”,多指农户散养的鸡下的蛋。而“洋鸡蛋”,则是大型养殖企业里生产的鸡蛋,眼下这种认识正遭遇挑战。
  如果稍微注意的话就会发现:这次在全国暴发的禽流感,都发生在小型养殖企业和散养的农户家里,而大型养殖场基本上没有出现疫情。看来,“土鸡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健康安全。
  旧习惯:吃野味最能补身体
  新观念:野生水禽携带病毒
  这次禽流感让人们对野生动物又多了一层认识。全国各地暴发的禽流感疫情,很多就是因为受到候鸟携带的病毒感染。水鸟野鸭类是流感病毒巨大的贮存库。只有远离野生动物,才能让我们的饮食变得更安全。
  安全消费:
  用理性代替恐慌
  防控禽流感以来,社会上确已出现了“恐鸡病”,其特点是“闻禽色变”。每当说到鸡,一些人马上想到人禽流感有出现的危险;每当见到鸡肉,就本能地说“不”。“闻禽色变”造成的危害,不仅家禽的消费量大幅下降,权威资料显示,自国家公布禽流感疫情以来,吃鸡的市民大减,家禽消费减少50%以上;更加重要的是,一些鸡场由于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引发了养鸡业的大幅亏损破产。因此,正确认识禽流感,用科学引导消费者是很现实很迫切的问题。
  在由农业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中心与信得科技集团等企业联合举行的“科学养殖,放心消费家禽研讨会”上,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大型养殖加工企业经过多年产业升级,已经建立起自己科学的养殖方式和疫病防控经验,养殖模式规范、标准。我国禽肉产业涌现出如吉林德大、广东温氏、山东诸城外贸、山东凤祥、青岛九联、山东昱合集团等一批生产水平高、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有安全保障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并成为国内大超市的原料鸡主要供应商。此外,为确保国内外消费者食用安全优质的禽肉产品,大型养殖加工企业全面实施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肉鸡产品标识追踪实施方案》,建立了从源头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产品质量追踪系统。因此龙头骨干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安全的。
  12月8日晚上,广东省人大副主任李近维、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等省市直属有关单位官员、专家一起在东方宾馆摆下“百鸡宴”。众人双手捧着鸡腿津津有味品尝的镜头也通过各路媒体迅速传遍四面八方。
  12月11日,“全鸡宴”吸引了众多济南市民前来品尝。当日,山东济南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指挥部联合相关企业在济南市泉城路上摆起“全鸡宴”,请市民免费品尝。这次活动旨在帮助消费者消除对鸡肉食品的不必要恐慌。
  12月26日,烟台市在市区文化广场举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吃鸡宴”。在这场“科学认知禽流感,放心食用禽产品”大型主题活动中,有3000余名市民现场品尝和购买禽类及禽类产品,仅一上午时间,8家参展企业的货柜就全部告罄,共销售生、熟禽产品近6吨,货值4万多元,商家让利1万多元。
  12月22日,山东畜牧业协会邀请有关专家及部分生产企业联合举办了“禽产品安全生产与放心消费座谈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