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当地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即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08年1月28日批准了《即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即墨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迈出了新步伐。
即墨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立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即墨市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目前,即墨市畜牧兽医局设立综合科(挂法制科牌子)、畜牧发展科、兽医药政科和财务审计中心四个科室;合并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和市兽药饲料管理执法大队,组建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合并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和市动物卫生监控中心,组建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加挂市畜牧兽医工作站牌子。新组建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原自收自支事业在编人员纳入全额预算管理。同时,根据全市畜牧业发展和防疫、检疫工作需要,对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布局进行科学合理调整,重新设置为13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统一更名为动物卫生监督站。这次改革,为即墨市加快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加快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和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增强了全体畜牧兽医工作者使命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即墨市先后投资885.9万元,建立起了市级以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兽医站为主体,镇级以13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站为联动、村级以526名市属村级动物防疫员和464名镇属村级动物协防员为连接的市、镇、村“三级联动”动物防控网络体系。2007年以来,又投资343万元,完成了店集、华山、田横、普东、七级、南泉、城区七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站建设,2008年再建设温泉、北安两处站。使基层动物防疫网络线不断,网不破,人不散,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率、场所消毒率、免疫挂标率均达100%,实现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无缝隙覆盖,即墨市多次代表青岛市接受农业部、省政府的检查验收,实现了零扣分。从而建立起了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全市畜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保证畜产品出口创汇的“绿色通道”。2008年3月23日的《中国畜牧兽医报》头版头条,以“从‘全程监管’到‘健康发展’——即墨市把牢畜产品安全关”为标题,详细介绍了即墨市的经验和做法。 (即墨市畜牧兽医局: 展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