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猪场、山林、田园,何以兼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3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76
核心提示:2015年10月,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污综合利用现场会在湖北召开。会上,武汉市江夏区猪粪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得到高度肯定。与会的农业部领导评价,“这种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可比肩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这种备受推崇的猪粪资源化利用模式究竟有何亮点,能否被复制和推广?8月初,记者来到江夏,一探究竟。立秋虽过,南方的高温天气依然在持续。武汉江夏区梁子湖西岸的山林里,满是鸟啼蝉鸣,时不时还散发出阵阵樟树、桂花、红叶石楠的清香,沁人心脾。一条2米宽的水泥路,把原始林和人工林一分为二。野猪、猫头鹰,还

2015年10月,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污综合利用现场会在湖北召开。会上,武汉市江夏区猪粪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得到高度肯定。与会的农业部领导评价,“这种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可比肩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这种备受推崇的猪粪资源化利用模式究竟有何亮点,能否被复制和推广?8月初,记者来到江夏,一探究竟。

立秋虽过,南方的高温天气依然在持续。武汉江夏区梁子湖西岸的山林里,满是鸟啼蝉鸣,时不时还散发出阵阵樟树、桂花、红叶石楠的清香,沁人心脾。

一条2米宽的水泥路,把原始林和人工林一分为二。野猪、猫头鹰,还有许多小动物在这里穿行、觅食。还有“沙沙”爬行的蛇,横在路上,遇到路过的工人,“嗖”地一下钻进了山林。

湖北金林原种畜牧有限公司,这个存栏3万头种猪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就坐落在这条路的尽头。

为消纳猪粪主动流转土地

这里以前是杨湖村林场。2001年,金林公司用20余万元买了下来,拿到了林权证,建起了自己的猪场。曾有员工问:为什么不借此修整山林,对山林里的动物进行捕猎?

董事长林万清指着路边300多亩高耸的山林告诉记者:“三面水一面山,这种天然屏障正适宜养猪,可以减少药物和疫苗的投入。至于动物,是我们侵犯了它们的领地,为什么还要伤害它们?”

那建厂之初,公司为什么要流转土地,而不是和农户协商排粪污?

“如果不把土地流转过来,一旦百姓在排污上不愿意配合,怕沼液有味道,怕土地富营养化,我们就失去了主动权。”林万清说。

有观点认为出栏一万头生猪需要2000亩土地消纳,林万清对此不认同。他称,万头猪场有500亩旱地或林地消纳就够了。“不是说达标排放,而是要真正综合利用。”

截至目前,金林公司占地3056亩。建厂之初,流转一亩荒山荒地需要五六十元,近年来租金水涨船高,达到了六七百元。

“金林公司这样把大面积土地流转到自己名下,便于集中管理。”江夏区农委总农艺师、区畜牧兽医局局长王作祥评价说。

管网输送沼液种养紧密结合

“每天6点半起床,上午11点收工,下午2点开工,6点收工。高温天气,提前半小时起床,可以提前收工。按照公司要求,绝不能让污水排到湖里。”谈起自己一天8小时的工作,66岁的老党员张先焱感觉很充实。

张先焱曾担任了30多年的杨湖村村支书,1998年才退休。2003年,他在金林公司做起了环保员,一干就是10多年。在金林公司,员工们都知道:茶园、果园、菜园、林地都有负责人,大家各司其职,只有张书记的“权限”最大,因为他决定这所有地块的沼液浇灌排期。

“老书记对这里的土质情况很熟悉,由他来安排浇灌工作,我们很放心。10多年来,梁子湖周边村民从没有因为环保问题投诉公司。”林万清说。

林万清计算,公司存栏种猪3万头,每天产粪约180吨。除去吸收的部分,排出的粪污约150吨。“公司22kW的泵每小时能抽粪约150吨,1个小时就能把一天的排粪抽干净。粪污干湿分离后,再经过生物发酵,排入沉淀池。池内接有110mm的PE管,能直接输送到田间地头,再由75mm的小管连接通到沟垄间。”

目前在金林公司3000多亩土地中,猪场300亩,茶园1000亩,鱼塘600亩~700亩,柑橘园几百亩,还有一部分林地和菜地。

金林公司办公楼外,正是1000亩的茶园,绿油油的茶叶,长势喜人。负责公司有机茶业务的御林天子山茶业公司总经理聂东,正指导采茶人修剪茶树。

“我们只在春秋两季加工茶叶,茶树一年要修剪两次,这是第二次。这个季节如果不修剪的话,一个月就能长出10多厘米,不光采摘不方便,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影响。”茶叶加工专业科班出身的聂东,说起茶来头头是道。

记者看到,在茶园的地头,铺设着沼液输送管道和喷淋管道。“茶园和柑橘园都是按周期灌排轮,轮一圈得一个多月。只能每天一片片逐次灌溉。”张书记介绍,“林地也有100多亩,种有桂花树、红叶石楠、樱花、樟树等多个品种。夏季温度高,沼液蒸发得快,可以多排一点,现在沼液每天都不够用。”

除了鱼塘外包给别人专职做水产养殖,不能排沼液,茶园、果园、菜园,还有樟木、桂花和樱花等林地,都可以适时排灌。“这些副业并没有拖累主业,相反与主业相得益彰,是公司的‘绿色银行’。”林万清称,10年的桂花树约8000元一棵,园林部门很钟爱。一亩地可以种600棵。他指着树林中大大小小的土坑说,“这都是桂花树卖掉后留下的。”

不断尝试探索资源化利用模式

金林公司先后投入2100余万元,如今,已形成了粪尿干湿分离-生物发酵-多级沉淀-管网输送的资源化利用体系。但在确定这个模式之前,他们也走过弯路。

林万清介绍,公司以前也做过微生物制作有机肥。在1米深的发酵床上,不断添加锯末、木屑,猪粪的确能变没了,但也限制了养猪业的发展。一是饲养量不能太大,在传统猪场,1头猪只占1平方米,但发酵床上养一头猪却需要3平方米;二是操作不方便,需要不断翻动发酵床,浪费时间和精力。

谈到这种模式,江夏区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畜牧生产科科长陈明银说,武汉的气温太高,也限制了发酵床功能的发挥。发酵床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六七十度的高温,再加上武汉气温较高,特别是夏天能到三十五六度,猪会受不了。

“我们也试过单纯沼气工程,并不能解决猪场环保问题,沼气倒是可以回收利用,但沼液需要还田,没有足够的地消纳是不行的。”林万清说。“现在方便了,只要闸刀一推,沼液会自动通过管网输送到田间,再辅以人工疏导,猪粪处理也就不用愁了。”

让更多农田施上沼液肥

“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就提出过‘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的著名论断,现在来看也不过时。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捡猪粪牛粪给地施肥,晚了就捡不到了。现在大家都用化肥,倒是省劳力,但地力不行了。”陈明银称,一座小猪场就相当于一个小型肥料厂,而土地缺的就是有机肥。

为了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自2015年始,江夏区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补贴管网铺设和吸粪车购置。

林万清告诉记者,110mm直径的PE管一米200元,江夏区政府补60元,公司出140元。不光区政府,市政府也有补贴,标准一样,但项目不能同时报。公司的沉淀池、沼气池也都拿到了补贴。

此外,金林公司还一次性采购了两台容量10吨的吸粪车,区政府每台补贴了约50%。林万清表示,希望更多的农田能喝到这种优质的“排骨汤”。

“管道铺设成本高,通过吸粪车可以延展覆盖面,实现外循环利用。”陈明银称,10吨的沼液车,跑一趟约一二百元,这主要是油费和人工费。

对此,王作祥表示担心。他告诉记者,区政府鼓励通过吸粪车运送沼液到周边,实现资源化利用,但目前运送沼液还处于收费阶段,农户可能不愿意用。以后还要继续研究通过政府买单,来实现免费使用沼液的问题,让农户更有积极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